安徽沿江地区燕山期火成岩成岩成矿地质背景

被引:52
作者
杜建国
戴圣潜
莫宣学
邓晋福
许卫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合肥,北京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合肥,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岩石圈不连续; 燕山期再活化; 火成岩岩石组合; 成岩成矿背景; 安徽沿江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安徽沿江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Cu,Fe成矿带的中段。通过区内变质基底类型、时代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等综合研究,证明该区存在一元古宙基底缝合带,即“古岩石圈尺度不连续”,燕山期的强烈构造-岩浆-成矿活动是“古岩石圈尺度不连续”的“再活化”的表现。燕山期火成岩岩石构造组合以及岩浆作用有关的矿种组合表征它也是深达地幔的岩石圈尺度不连续,实质上岩石圈尺度不连续为区内的重要控岩、控矿构造,而燕山期挤压加厚环境中形成的高钾钙碱性系列火成岩及对应的Cu,Au组合、橄榄安粗岩系列火成岩及对应的Fe,S组合是岩浆成矿受壳幔相互作用和幔源物质贡献等因素控制的直接反映。同时,文中还利用了Nd-Sr同位素示踪体系对区内中、新生代地幔类型进行了初步研究,论证了中-新生代岩石圈/软流圈发生了灾变事件,区内晚中生代属富集型地幔(EMⅡ),火成岩为富集型地幔(EMⅡ)与亏损地幔(DM)或下地壳(IC)相互作用的结果,新生代则成为亏损型地幔(DM),这种地幔类型的变化是导致中国东部燕山期大规模岩浆成矿作用和岩石圈减薄的
引用
收藏
页码:551 / 56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下扬子克拉通岩石圈减薄事件与长江中下游Cu-Fe成矿带 [J].
邓晋福 ;
吴宗絮 .
安徽地质, 2001, (02) :86-91
[2]   长江中下游中生代岩浆岩及铜铁成矿带的深部构造背景 [J].
李曙光 .
安徽地质, 2001, (02) :118-122
[3]   皖东南黄片麻岩的锆石U-Pb年龄 [J].
涂荫玖 ;
杨晓勇 ;
郑永飞 ;
李惠民 .
岩石学报, 2001, (01) :157-160
[4]   中国东部燕山期岩石圈_软流圈系统大灾变与成矿环境 [J].
邓晋福 ;
莫宣学 ;
赵海玲 ;
罗照华 ;
赵国春 ;
戴圣潜 .
矿床地质, 1999, (04) :309-315
[5]   中国东部中生代岩浆作用与岩石圈减薄 [J].
吴福元 ;
孙德有 .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1999, (04) :313-318
[6]   初论安徽沿江地区成矿系统的深部构造-岩浆控制 [J].
吴言昌 ;
曹奋扬 ;
常印佛 .
地学前缘, 1999, (02) :3-5
[7]   江西广丰白垩系盆地中两类玄武岩的特征及其与盆地演化的关系 [J].
廖群安 ;
王京名 ;
薛重生 ;
李昌年 .
岩石学报, 1999, (01) :117-124
[8]   大别造山带北部的中生代火山岩 [J].
杜建国 ;
张鹏 .
现代地质, 1999, (01) :57-59+61-62+64-65
[9]   大地构造火成岩岩石学研究 [J].
王方正 ;
肖龙 .
地学前缘, 1998, (04) :64-69
[10]   试论非常规超大型矿床物质组成、地质背景、形成机制的某些独特性——初谈非常规超大型矿床 [J].
涂光炽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1998, (S2)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