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和建设用地区域协调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被引:5
作者
李国彬
曹明明
雷敏
机构
[1] 西北大学环境科学系
关键词
耕地; 建设用地; 模型; 区域协调;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07.05.018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为保护日益减少的耕地资源和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我国从1997年开始实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土地管理政策。但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建设用地增加、耕地减少的趋势仍在加快。本文基于陕西省省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视角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分析,通过采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和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相对百分比等模型分析陕西省各市(区)耕地、建设用地统计面积变化情况,以及和标准分配面积的时空差异状况,并据此提出了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和实现陕西省区域土地利用协调的对策。
引用
收藏
页码:88 / 9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福建省城镇用地扩展的区域差异与分析 [J].
王春兰 ;
陈健飞 .
福建农业学报, 2003, (03) :143-146
[2]   中国近期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分析 [J].
刘纪远 ;
刘明亮 ;
庄大方 ;
邓祥征 ;
张增祥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12) :1031-1040+1058
[3]   城乡土地资源利用的合理规划研究 [J].
王万茂 ;
王群 ;
李俊梅 .
资源科学, 2002, (01) :30-34
[4]   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分析 [J].
朱会义 ;
李秀彬 ;
何书金 ;
张明 .
地理学报, 2001, (03) :253-260
[5]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 [J].
王秀兰 ;
包玉海 .
地理科学进展, 1999, (01) :8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