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粪污处理工程模式与技术定位

被引:35
作者
邓良伟 [1 ]
陈子爱 [1 ]
袁心飞 [2 ]
周文龙 [3 ]
机构
[1] 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
[2] 四川省旺昌县农业局
[3] 重庆市潼南县环境保护局
关键词
粪污处理; 猪场废水; 厌氧消化液; 沼气; 甲烷; 好氧处理; 需氧处理; 厌氧; 规模化猪场; 技术定位;
D O I
10.13257/j.cnki.21-1104/s.2008.06.001
中图分类号
X713 [畜牧业];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摘要
我国的环境污染令人触目惊心、已达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极限的地步。在一年多高猪价和高补贴的刺激下,养猪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大干快上,而且多是万头、几万头、几十万头规模,毫无疑问,一大批污染源巨无霸即将陆续诞生。为此,我们特约农业部沼气研究所邓良伟研究员撰写猪场粪污处理工程模式与技术定位专稿,他介绍了"沼气(厌氧)-还田模式"、"沼气(厌氧)-自然处理模式"和"沼气(厌氧)-好氧处理模式"3种常用模式的适用条件、优缺点及投资与运营成本,供养猪工厂设计粪污处理方案时参考。养猪工厂规模越大,粪污处理和防疫难度越大。也不能指望沼气工程就可完全解决污染难题。因此,我们主张养猪"不要集中"而是"要分散",即养猪工厂一是要控制适度规模,二是只繁仔猪、不搞"自繁自育",把保育猪以合同制适度分散到签约场户育成商品猪回收。如此可有7成以上的粪污被分散做肥料还田,减少粪污处理量和防疫难度,还能节省投资及运营费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4+3 +3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