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数量化评价与分类研究

被引:6
作者
于平福
机构
[1] 广西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
关键词
农村经济; 评价与分类; 模糊神经网络; 模糊减法聚类; 模糊C-均值聚类;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07.07.135
中图分类号
F3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在Matlab7.0平台下,构建了基于减法聚类的模糊神经网络评价模型,依据6个评价指标对中国31个省(市、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发展水平高于研究单元平均水平的有上海、北京、天津、浙江等12个省(市、区),低于平均发展水平的有19个省(市、区);上海市发展水平最高,北京市次之,贵州省最低。根据评价结果,应用FCM聚类法,将其发展水平分为5个层次:第一、二层次为以上海市为代表的东部7省(市),第三层次为以山东为代表的东部4省和中、西部3省(区),第四层次为以黑龙江为代表的中部7省和西部2省(市),第五层次为西部8省(区)。其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地域联系和分异特征,总体格局为东部高、中西部低,东部与中、西部之间差异明显,中、西部间的差异不大。
引用
收藏
页码:2152 / 2153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我国“三农”问题的区域差异研究 [J].
刘广栋 ;
程久苗 ;
朱传民 ;
曾海燕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6, (02) :126-130
[2]   我国区域农村经济发展差距的成因与协调发展对策 [J].
王国升 ;
高旺盛 ;
陈源泉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6, (02) :119-122+135
[3]   中国农村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研究 [J].
闫仲勇 ;
杨华 ;
王丽红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6, (01) :105-108
[4]   中国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综合评价研究 [J].
蒋远胜 ;
蒋和平 ;
黄德林 .
农业经济问题, 2005, (S1) :61-69
[5]   基于两阶段聚类法的荔枝果实主要性状分析 [J].
于平福 ;
黄凤珠 .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09) :1630-1632
[6]   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J].
张领先 ;
傅泽田 ;
穆维松 .
统计与决策, 2005, (07) :11-12
[7]   各地区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模糊综合评价 [J].
李东坡 ;
孙文生 .
统计与决策, 2005, (06) :45-47
[8]   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J].
刘会玉 ;
林振山 ;
张明阳 ;
不详 .
农村经济 , 2004, (04) :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