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羟基多巴定向注射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19
作者
邹志浩
张世忠
姜晓丹
徐如祥
肖炳祥
唐劭年
郭续文
徐强
杜谋选
蔡颖谦
机构
[1]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
关键词
帕金森病; 6-羟基多巴; 高效液相色谱法; 免疫组化; 大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32 [医用实验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间隔注射6-羟基多巴(6-OHDA)毁损黑质致密部(SNc)和中脑腹侧被盖(VTA)建立类似于人类帕金森病(PD)中晚期的PD大鼠模型方法。方法近交系Wistar大鼠50只,脑立体定向将6-OHDA注入大鼠右侧VTA及SNc,间隔两周,对阿朴吗啡(Apo)诱发旋转后旋转不明显或无稳定左侧旋转模型再次制模,并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数量以及高效液相-荧光法检测黑质纹状体中DA含量的变化。结果(1)50只大鼠中有41只经APO诱导表现为恒定左侧旋转且结果稳定,旋转圈数>210r/30min,视为成功PD大鼠模型,部分大鼠伴有震颤、活动迟缓、嗅探、觅食、竖尾等异常行为改变,并且可持续存在16周;(2)免疫组化结果:PD大鼠模型毁损侧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较对侧及对照组减少大于90%;(3)PD大鼠右侧黑质纹状体中DA含量较左侧及对照组减少90%以上。结论6-OHDA毁损SNc及VTA间隔注射法可有效建立模拟人类PD中晚期的大鼠PD模型。
引用
收藏
页码:244 / 247+257 +25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行为学及神经元形态学评价(英文) [J].
陆建明 ;
周厚广 .
中国临床康复, 2004, (16) :3180-3182
[2]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尾壳核多巴胺D2受体活性变化研究 [J].
张旺明 ;
徐如祥 ;
蔡颖谦 ;
张世忠 ;
杜谋选 .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02, (03) :266-268
[3]   外源性超氧化物歧化酶对大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研究 [J].
徐强 ;
徐如祥 ;
张世忠 ;
张旺明 ;
王树兴 .
现代康复, 2001, (22) :54-55+57
[4]   线刀损毁大鼠内侧前脑束建立部分损伤的帕金森病模型 [J].
梁希彬 ;
罗涌 ;
卢峻 ;
刘贤宇 ;
张旺明 ;
李丰桥 ;
王晓民 ;
韩济生 .
神经解剖学杂志, 2001, (03) :199-204+295
[5]   大鼠纹状体边缘区与杏仁核和终纹床核之间相互联系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J].
李耀宇 ;
舒斯云 ;
包新民 ;
吴文龙 .
神经解剖学杂志, 2000, (03) :265-268+321
[6]  
Anti-apoptotic activity of Bak Foong Pills and its ingredients on 6-hydroxydopamine-induced neurotoxicity in PC 12 cells .2 Jia RR,Gou YL,Ho LS,et al. Cell Biol Int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