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4 条
“植硅体”含义和禾本科植硅体的分类
被引:63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伟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地理与古人类学系北京,北京,南京,青岛,美国路易斯安那

王永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地理与古人类学系北京,北京,南京,青岛,美国路易斯安那

廖淦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地理与古人类学系北京,北京,南京,青岛,美国路易斯安那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地理与古人类学系北京,北京,南京,青岛,美国路易斯安那
来源:
关键词:
“phytolith”中文译名;
植硅体;
禾本科;
分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4 [古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针对国内文献中对英文“Phytolith”等词语的中文译名呈多样化现象 ,建议统一用“植硅体”来涵盖之 ,其含义包括“Opal phytolith”和“Silica bodies”等 ,代表一门新兴学科 ,即植硅体学。已有的禾本科植硅体分类中 ,不同学者采用了各自不同的分类规则和术语。本文通过分析、对比现有禾本科植硅体不同的分类方案 ,以期对其分类系统的研究现状和所存在问题提出看法 ,有利于今后深入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389 / 39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罗家角遗址水稻硅酸体形状特征及其在水稻进化上的意义
[J].
郑云飞
;
芮国耀
;
松井章
;
宇田津彻朗
;
藤原宏志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1, (06)
:104-109

郑云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农史研究室

芮国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农史研究室

松井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农史研究室

宇田津彻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农史研究室

藤原宏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农史研究室
[2]
江西九江第四纪红土中的植物硅酸体及孢粉
[J].
黄翡
;
熊尚发
.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1, (02)
:203-210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熊尚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3]
武汉部分先秦遗址考古土壤中的植硅石组合及其环境意义
[J].
顾延生
;
蔡述明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1, (02)
:167-172

顾延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蔡述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
第三届国际植硅石研究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 (2000年8月21—25日,比利时)
[J].
王伟铭
.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1, (01)
:34-34

王伟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5]
中国草鞋山遗址古代稻种类型
[J].
汤陵华
;
佐藤洋一郎
;
宇田津彻朗
;
孙加祥
.
江苏农业学报,
1999, (04)
:2-6

汤陵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南京

佐藤洋一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南京

宇田津彻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南京

孙加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南京
[6]
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高原南部植被演替的植物硅酸体记录
[J].
吕厚远
;
刘东生
;
吴乃琴
;
韩家
;
郭正堂
.
第四纪研究,
1999, (04)
:336-349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东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吴乃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郭正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7]
山东临淄田旺龙山文化遗址植物硅酸体研究
[J].
靳桂云
;
吕厚远
;
魏成敏
.
考古,
1999, (02)
:82-87+104

靳桂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魏成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8]
论亚洲栽培粳稻的起源
[J].
邹江石
;
汤陵华
;
王才林
.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05)
:75-81

邹江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汤陵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王才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9]
河南邓州八里岗遗址史前稻作农业的植硅石证据
[J].
姜钦华
;
张江凯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1)
:68-73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10]
江西星子县第四纪红土层的植硅石和孢粉研究及意义
[J].
王伟铭
;
虞子冶
;
杨浩
.
微体古生物学报,
1997, (01)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虞子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杨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