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综合效益计量评价

被引:15
作者
王金叶
车克钧
常宗强
刘贤德
潘爱华
机构
[1] 甘肃省张掖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所
[2]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关键词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水源涵养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 [森林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作为祁连山及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系统的主体 ,在通过提供木材等林产品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 ,产生了巨大的生态、社会效益。经计量评估 ,自 1 95 3年至今已产生的生态效益超过 2 0 0 0亿元 ,是直接经济效益的 3 8.5 7倍 ,其中森林贮存 CO2 的价值为 145 2 .78亿元 ;每年由于林木生长产生潜在经济效益 1 .74亿元、生态效益 43 .2 4亿元 ;通过引起土地级差收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社会就业机会、以森林文化发展旅游事业等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研究结果为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强化森林多种效益货币化 ,在流域范围内征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费奠定了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5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评估森林综合效益的新方法—能值分析法 [J].
粟娟 ;
蓝盛芳 .
世界林业研究, 2000, (01) :32-37
[2]   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估的基本方法 [J].
郭中伟 ;
李典谟 .
生物多样性, 1999, (01) :60-67
[3]   浅论森林资源及其经济评价 [J].
廖士义 ;
温亚力 .
林业科学, 1989, (05) :459-466
[4]   甘肃人工林经济效能的计量研究 [J].
吴秉礼 .
林业科学, 1987, (02) :251-252
[5]   森林水文生态效益计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J].
霍应强 ;
徐孝庆 ;
田荣昌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6, (02) :47-57
[6]   森林生态效能经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J].
邓宏海 .
林业科学, 1985, (01) :61-67
[7]   森林社会效益计量研究综述 [J].
李周 ;
徐智 .
北京林学院学报, 1984, (04) :61-70
[8]   论林价的经济实质和人工林林价计量模型 [J].
廖士义 ;
李周 ;
徐智 .
林业科学, 1983, (02) :18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