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明妨碍法律效果之择定——以文书提出妨碍为例

被引:9
作者
张友好
机构
[1]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证明妨碍; 文书提出命令; 毁损证据; 拒不提出证据;
D O I
10.16290/j.cnki.1674-5205.2010.05.017
中图分类号
D925.1 [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证明妨碍之构成以相对人负有相应之义务为其逻辑基点,提出义务产生于诉讼提起之时,而保存义务则始于诉讼可"合理预期"之际。基于救济、惩罚和阻却等三大功能目标,并充分考量证明妨碍行为本身所呈现出的三种不同样态,在择定其法律效果时,可考虑推定文书之内容为真、拟制文书之应证事实为真、罚款或强制交付和提起独立之诉等不同路径的选择适用,从而为最大限度地回复当事人之公平,实现当事人之平等接近事证,提供多重救济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08 / 11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程序自由主义及其局限——以民事诉讼为考察中心 [J].
徐昕 .
开放时代, 2003, (03) :85-100
[2]  
德国民事诉讼法学文萃[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德)米夏埃尔·施蒂尔纳编, 2005
[3]  
证据法[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陈界融著, 2004
[4]  
民事证据论[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日)松冈义正著, 2004
[5]  
司法和国家权力的多种面孔[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美]米尔伊安·R.达玛什卡(MirjanR.Damaska)著, 2004
[6]  
民事诉讼法[M]. 法律出版社 , (德)奥特马·尧厄尼希(OthmarJauernig)著, 2003
[7]  
民事诉讼法制度与理论的深层分析[M]. 法律出版社 , (日)高桥宏志著, 2003
[8]  
证明责任论[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德)莱奥·罗森贝克(LeoRosenberg)著, 2002
[9]  
DEMYSTIFYING SPOLIATION OF EVIDENCE[J] . Jeffrey S. Kinsler,Anne R. Keyes MacIver.Tort & Insurance Law Journal . 1999 (3)
[10]  
当事人主义的神话与美国刑事诉讼程序的改革 .2 黄东熊. 台北大学法学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