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1 条
成岩混层(I/S)Ar-Ar年龄谱型及39Ar核反冲丢失机理研究——以浙江长兴地区P-T界线粘土岩为例
被引:152
作者:

张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

陈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

陈克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环境系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

刘新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
[2]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环境系
来源:
关键词:
成岩混层I/S;
K-Ar测年;
Ar-Ar测年;
Ar-Ar年龄谱型;
核反冲丢失机理;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6.04.019
中图分类号:
P597.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以浙江长兴地区P—T界线上的粘土岩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成岩混层I/S进行了K-Ar和Ar-Ar测年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沉积岩中成岩混层I/S的K-Ar年龄在没有碎屑含钾矿物混入的情况下,比其对应的地层时代要年轻。成岩混层I/S的常规40Ar/39Ar阶段升温测年一般情况下得不到年龄坪,只有当类蒙皂石层的含量为零时(即没有膨胀层的成岩伊利石),才能形成平坦的年龄谱。39Ar的核反冲丢失不仅发生在矿物表面,也发生在矿物内部,最高可达48%左右,0.2μm粒级可能是39Ar核反冲丢失量的拐点,同时也表明,用快中子照射硅酸盐样品,核反冲距离可以达到0.2μm。
引用
收藏
页码:556 / 56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自生伊利石40Ar/39Ar法定年技术及气藏成藏期的确定[J]. 地球科学, 2005, (01) : 78 - 82王龙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戴橦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彭平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2] 用于同位素测年的自生伊利石分离纯化流程探索[J]. 地球学报, 2003, (06) : 622 - 626张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陈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杨慧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3] 从成矿和变形时代的不耦合现象探讨康古尔金矿的成因[J]. 地球学报, 2003, (06) : 579 - 583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韩春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张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刘新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4] 油气储层钾氩定年中的自生粘土矿物提纯技术及意义[J]. 石油实验地质 , 2002, (06) : 550 - 554+560黄宝玲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大学地质系王大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大学地质系刘玉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大学地质系苗国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大学地质系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大学地质系
- [5] 沉积岩中伊利石的烷基胺阳离子处理和K-Ar定年分析[J]. 科学通报 , 2002, (16) : 1261 - 1264杨忠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车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季峻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周凤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6] 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分离提纯及其K-Ar同位素测年技术研究[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1, (04) : 461 - 464张有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董爱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罗修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7] 伊利石K-Ar测年在确定油气成藏期中的应用[J].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4) : 100 - 103+131白国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
- [8] 利用自生伊利石K-Ar定年分析烃类进入储集层的时间[J]. 地质论评, 1997, (05) : 540 - 546王飞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石油大学地球科学系,石油大学地球科学系,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地质所,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地质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何萍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石油大学地球科学系,石油大学地球科学系,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地质所,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地质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张水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石油大学地球科学系,石油大学地球科学系,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地质所,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地质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赵孟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石油大学地球科学系,石油大学地球科学系,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地质所,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地质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10] 蒙脱石伊利石化的控制因素、转化机制及其转化模型的研究综述[J]. 地质科技情报, 1994, (04) : 41 - 46周张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