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北气温变化趋势及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14
作者
王惠芳 [1 ]
张青珍 [2 ]
张明捷 [1 ]
朱腾冉 [1 ]
机构
[1] 濮阳市气象局
[2] 河南省气候中心
关键词
暖冬; 极端气温; 界限温度; 小麦生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利用线性分析方法,分析濮阳多时间尺度气温的变化特征,及气候趋暖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夏季和年平均气温升、降温趋势分别为0.23~0.46℃/10年、-0.11-0.05℃/10年和0.14℃/10年;年高(≥35℃)、低(≤-10℃)温日数分别以3.36天/10年和2.35天/10年的趋势减少;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日提前4.91/10年、终日推后1.02天/10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0℃的终日延长2.0天/10年;1987年以来濮阳相继出现17个暖冬,严重暖冬年份皆出现在1995年以后。当地引种的小麦品种冬性减弱,播种期推后,越冬期缩短,生育期延长。病虫害有加重趋势,农药、化肥用量增加。结论认为:当地气候变化具有冬趋暖夏趋凉的特征,高低温危害减少,积温的有效性增加,作物生长期与灌浆期延长;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异常暖冬事件增多,近10年是50年以来最暖的10年。同时冬季平均气温年际间波幅增大,春季气温不稳定,气温变化的不确定性增加。气候变暖对当地粮食生产有利因素较多,但不利因素也很突出,如何趋利避害,确保粮食安全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341 / 34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长治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分析 [J].
王正旺 ;
庞转棠 ;
张瑞庭 ;
魏建军 ;
杨艳萍 .
中国农业气象, 2007, (03) :258-262
[2]   濮阳市多时间尺度气温变化及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J].
贾金明 ;
王运行 ;
王树文 ;
吴建河 ;
李金刚 ;
徐巧真 ;
李汉浸 .
气象, 2006, (09) :99-105
[3]   气候变暖对石家庄冬小麦主要生育期的影响及对策 [J].
车少静 ;
智利辉 ;
冯立辉 .
中国农业气象, 2005, (03) :180-183
[4]   近百年来中国的严重气候灾害 [J].
王绍武 ;
龚道溢 ;
陈振华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1999, (S1) :44-54
[5]   中国近百年来的温度变化 [J].
丁一汇,戴晓苏 .
气象, 1994, (12) :19-26
[6]   我国近40年温度的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J].
高素华,潘亚茹,郭建平 .
气象, 1994, (05) :36-41
[7]  
PC-1500袖珍计算机BASIC语言应用程序集[M]. 气象出版社 , 宛公展编著,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