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 在平原地区,当地下水位过高时,在强烈的地面蒸发下,地下水及底土中的盐分通过土壤毛管作用向地表累积是引起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实践证实,防治土壤盐渍化首先必须根据生物气候特征、土壤性质(特别是其质地状况)和地下水矿化度因地制宜地把地下水控制在一定的深度,并根据作物的耐盐和需水规律因时制宜地加以调节。因此研究拟定能保证土壤不因灌溉而盐化或使已盐化的土壤处于不断稳定脱盐状况,而在弱矿水地区,并能有利于作物需水要求的地下水埋藏深度,不只是排水工程的基本指标,而且也是生产管理中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