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个科学理念简论沉积学中的“白云岩问题”

被引:31
作者
梅冥相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白云岩问题; 碳酸盐沉积学; 研究进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作为碳酸盐岩的重要类型,白云岩的成因机理和时空分布规律,一直是沉积学重要的研究主题之一。沉积学家已经建立了众多的白云石化模式,并用来解释各种白云岩的成因。然而,白云石在地表条件下的形成过程和机理,一直没有得到实验室条件下的模拟和证实,所以白云岩的成因就成为沉积学的难题,即沉积学中的"白云岩问题"。白云岩形成的作用被简称为白云石化作用,同时作为碳酸盐岩成岩作用机制的类型之一,代表了科学理念的第1个变化;立足于前寒武纪白云岩原生沉积组构的精美保存,从早先的"原生白云石沉淀"的假设到后期的"拟晶白云石化作用"模式的提出,代表了科学理念的第2个重要变化;微生物作用有助于白云石沉淀而出现的"微生物白云石化作用"的模式,似乎代表了沉积学家对沉积学中的"白云岩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之中的第3个重要的科学理念进步。追逐上述科学理念的变化和进步,将会更加深入了解科学家们对"白云岩问题"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进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关于“超微细菌”的争论:灰岩成因研究的重要驱动力 [J].
梅冥相 .
古地理学报, 2011, 13 (04) :363-374
[2]   微生物白云岩模式研究进展 [J].
由雪莲 ;
孙枢 ;
朱井泉 ;
刘玲 ;
何凯 .
地学前缘, 2011, 18 (04) :52-64
[3]   再论臼齿碳酸盐岩成因 [J].
旷红伟 ;
柳永清 ;
彭楠 ;
刘燕学 ;
李家华 .
古地理学报, 2011, 13 (03) :253-261
[4]   白云岩有机成因模式:机制、进展与意义 [J].
李波 ;
颜佳新 ;
刘喜停 ;
薛武强 .
古地理学报, 2010, 12 (06) :699-710
[5]   白云岩成因探讨:新疆三塘湖盆地发现二叠系湖相喷流型热水白云岩 [J].
柳益群 ;
李红 ;
朱玉双 ;
胡亭 ;
傅国斌 ;
刘洪福 ;
周小虎 ;
郑朝阳 ;
樊婷婷 .
沉积学报, 2010, 28 (05) :861-867
[6]  
白云石化机理与白云岩成因问题研究[J]. 赫云兰,刘波,秦善.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 2010(02)
[7]   白云岩化作用与碳酸盐岩储层物性 [J].
张学丰 ;
刘波 ;
蔡忠贤 ;
胡文瑄 .
地质科技情报, 2010, 29 (03) :79-85
[8]   燕山中东部凌源地区雾迷山组MT构造的发现、地质特征和研究意义 [J].
旷红伟 ;
彭楠 ;
罗顺社 ;
岑超 ;
李家华 ;
陈铭培 .
自然科学进展, 2009, 19 (12) :1308-1318
[9]   构造-热液白云岩化作用与白云岩储层 [J].
陈代钊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 29 (05) :614-622
[10]   天津蓟县中元古界雾迷山组微指状叠层石及其对1250Ma±叠层石衰减事件的响应 [J].
梅冥相 ;
高金汉 ;
孟庆芬 ;
刘智荣 .
古地理学报, 2008, (05) :495-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