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豫皖交界中新生代地层特征及盆地演化
被引:4
作者
:
王果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王果胜
段翔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段翔
谭应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谭应佳
机构
:
来源
:
现代地质
|
1997年
/ 02期
关键词
:
盆地演化,沉积环境,地层层序,中新生代,豫皖交界;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534.5 [中生代(界)];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豫皖交界地段中新生代盆地位于合肥盆地的南缘。该区中新生界划分方案不一。通过超覆不整合的厘定及区域对比将其自下而上划分为中侏罗统三尖铺组、凤凰台组,上侏罗统金刚台组,下白垩统段集组、陈棚组,第三系戚家桥组和第四系。中新生界沉积物以陆相红色类磨拉石建造和陆相火山碎屑岩建造为主,陆相红色类磨拉石的建造分析表明其形成于洪积扇和扇前河湖环境,碎屑来源是沉积区南侧的大别隆起和向北逆冲的浅变质岩带。其盆地类型为复合盆地,具有由南向北、由西向东迁移的特点,而盆地的性质则发生了从前陆盆地向断陷盆地的转变
引用
收藏
页码:100 / 10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大别山周边地区中新生代地层特征及构造分析
[J].
杨有根,汤加富,吴海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所
杨有根,汤加富,吴海泉
.
安徽地质,
1995,
(03)
:13
-18
[2]
大别山区(安徽部分)的构造格局和演化过程
[J].
徐树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徐树桐
;
江来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江来利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贻灿
;
张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张勇
.
地质学报,
1992,
(01)
:1
-14+97
[3]
沉积岩和沉积相模式及建造[M]. 地质出版社 , 何镜宇,孟祥化主编, 1987
←
1
→
共 3 条
[1]
大别山周边地区中新生代地层特征及构造分析
[J].
杨有根,汤加富,吴海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所
杨有根,汤加富,吴海泉
.
安徽地质,
1995,
(03)
:13
-18
[2]
大别山区(安徽部分)的构造格局和演化过程
[J].
徐树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徐树桐
;
江来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江来利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贻灿
;
张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张勇
.
地质学报,
1992,
(01)
:1
-14+97
[3]
沉积岩和沉积相模式及建造[M]. 地质出版社 , 何镜宇,孟祥化主编, 1987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