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超高压岩石的流变学研究

被引:1
作者
焦述强
金振民
金淑燕
谭子珊
机构
[1] 福州大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研究所
[2] 中国地质大学地学院
关键词
超高压; 榴辉岩; 组构; 流变学; 大别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 [变质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利用野外构造解析、透射电镜、岩组等手段,对大别山地区超高压岩石的变形表象及变形机制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研究,从而动态地建立了超高压岩石折返的PTtD轨迹。结果表明:超高压石榴橄榄岩经历了高温和低温两种变形,其中橄榄石中发育高温[001](100)和中低温[010](100)两种滑移系。超高压榴辉岩中绿辉石的位错构造发育,位错密度为4.98×10~7/cm2。绿辉石亚颗粒的特征显示存在颗粒边界迁移和扩散蠕变。绿辉石的组构测定表明,绿辉石晶内塑性流动形成了[001]极密,该极密平行于线理,属L型收缩组构。组构对称型显示本区榴辉岩以共轴变形为主,由于应变分解,部分地区含非共轴成分。付林图解表明,绿辉石和石榴子石的变形均属于收缩型椭球,拉伸型应变,这与绿辉石组构测定结果一致。石榴子石位错密度为3.54×10~7/cm2,部分地区的石榴子石发育动态重结晶及核幔构造等,形成榴辉岩相糜棱岩。另外根据不同超高压岩石中石英的位错密度或亚颗粒大小,计算了超高压岩石折返时各个阶段的应力大小。
引用
收藏
页码:353 / 36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 条
  • [1] Theory and applicability of a recrystallized grain size paleopiezometer[J] . Robert J. Twiss.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 PAGEOPH . 197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