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因子κB p65及靶基因在CagAHp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6
作者
杨桂芳
邓长生
熊永炎
罗峻
汪必成
田素芳
徐柯
不详
机构
[1]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病理科
[2]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消化内科
[3] 武汉大学基地班
关键词
NFκBp65,靶基因; CagAHp; 胃肿瘤; 癌前病变; 免疫组织化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35.2 [胃肿瘤];
学科分类号
100214 ;
摘要
目的 检测核因子κappaBp6 5 (NFκBp6 5 )及靶基因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肠上皮化生 (IM)、不典型增生 (Dys)、胃癌 (GC)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表达细胞毒素相关抗原A的幽门螺杆菌(CagA+ Hp)致胃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液中的CagA抗体 ;以快速尿素酶试验和Warthinstarry法检测组织中的Hp ;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12 2例肠上皮化生、10 4例不典型增生及 6 3例胃癌组织中的NFκBp6 5及其靶基因c myc、CyclinD1和bcl xl的表达。结果 IMⅠ和IMⅡ、IMⅢ、DysⅠ、DysⅡ和DysⅢ以及GC组织中 ,NFκBp6 5阳性表达率在CagA阳性组较CagA阴性组高 ,差异有显著性。IMⅢ、DysⅡ和DysⅢ组织中 ,c myc、CyclinD1和bcl xl在CagA阳性组表达率较CagA阴性组高 ,差异有显著性。NFκBp6 5在IMⅢ、DysⅡ和DysⅢ组织中 ,阳性表达率与靶基因阳性表达相一致。CagA+ Hp感染的胃癌组织中 ,NFκBp6 5、c myc、CyclinD1和bcl xl阳性表达率在肠型胃癌中高于弥漫型胃癌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弥漫型胃癌与肠型胃癌的发生机制不同。CagA+ Hp感染与肠型胃癌发生有关 ;CagA+ Hp感染后 ,NFκBp6 5上调c myc、CyclinD1和bcl xl在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 ,促进肠型胃癌发生。通过抑制NFκBp6 5的活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4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疾病血清IL-8和NO含量的检测及意义 [J].
宋春芳 ;
孙丽萍 ;
戴文颖 ;
袁媛 .
中华肿瘤杂志, 2003, (03) :54-56
[2]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础与临床[M].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胡伏莲,周殿元主编,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