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后期长江三角洲沉积通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24
作者
李保华
李从先
沈焕庭
机构
[1]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3] 上海
[4] 上海
关键词
冰后期沉积旋回; 长江; 长江三角洲; 沉积通量; 海侵层序; 海退层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 [海洋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70704 ; 0709 ;
摘要
在265个长江三角洲钻孔地层资料中识别出了冰后期海侵旋回底界面和(或)最大海侵面,分别记录了它们的埋深值.由此绘制出了长江三角洲冰后期沉积物等厚图及冰后期最大海侵以来的沉积物等厚图,计算了冰后期沉积旋回及其海侵和海退层序的沉积物数量,并且分析了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在冰后期及其海侵和海退期间的沉积物数量分别为17742.2×108,9791.9×108和 7950.3×108t.其中,下切河谷沉积量超过三角洲两翼,海侵期沉积量大于海退期,南翼沉积量大于北翼,两翼前缘沉积量大于后缘.综合考虑冰后期滞留于现今三角洲地区的沉积物数量与长江输沙量之间比值的变化以及输沙量本身可能的变化,可以认为冰后期长江年均输沙量应当在2.36×108~4.86×108t之间,总量约为 35400×108~70800×108t;年均输向外海和相邻岸段的泥沙在 1.18×108~3.54×108止之间,总量约为 17700×108~53100×108t.
引用
收藏
页码:776 / 78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长江晚第四纪河口地层学研究.[M].李从先等著;.科学出版社.1998,
[2]  
长江河口动力过程和地貌演变.[M].陈吉余等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3]  
工程地质学.[M].胡广韬;杨文元 编.地质出版社.1984,
[4]   苏北滨海平原冰后期古地理演化与沉积物物源研究 [J].
杨守业 ;
李从先 ;
张家强 .
古地理学报, 2000, (02) :68-75
[5]  
潮流在长江三角洲形成发育过程中所起作用的探讨.[J].朱玉荣.海洋通报.1999, 02
[6]   长江三角洲及苏北沿海地区7000年以来海岸线演变规律分析 [J].
朱诚 ;
程鹏 ;
卢春成 ;
王文 .
地理科学, 1996, (03) :16-22
[7]   晚第四纪长江三角洲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初步研究 [J].
李从先,张桂甲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6, (03) :13-24
[8]   全新世长江三角洲的发育 [J].
王靖泰 ;
郭蓄民 ;
许世远 ;
李萍 ;
李从先 .
地质学报, 1981, (01) :6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