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扬子区晚石炭世碳酸盐岩的古岩溶成岩相

被引:5
作者
梁百和
王英华
朱素琳
机构
[1]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
[2]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关键词
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古岩溶成岩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6,P534.4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扬子区晚石炭世碳酸盐岩与上覆早二叠世地层之间存在沉积间断/剥蚀面,并发育古风化壳.剥蚀面之下,碳酸盐岩古岩溶作用广泛发育,具有层间不平整剥蚀/溶解面、岩溶砾—角砾岩、溶解裂隙及与之连通的岩溶洞穴等古岩溶作用特征.将古岩溶作用叠加于先成碳酸盐岩地质体的一种特殊成岩环境的物质表现称为古岩溶成岩相.成岩环境可以暴露地表、近地表,成岩介质主要是大气淡水.区域碳酸盐岩古岩溶成岩相有特定的岩石学、粘土矿物、微量元素、氧碳同位素特征.垂向可以分带,横向可以对比,是一种对油气储集空间形成极为有利的特殊成岩相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9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中、下扬子区海相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研究.[M].王英华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
[2]  
古岩溶与油气储层.[M].成都地质学院沉积地质矿产研究所;长庆石油勘探局勘探开发研究院译编;.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
[3]   中扬子区晚石炭世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 [J].
梁百和,朱素琳,刘英霞,张柏桥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 (02) :10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