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贫困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20
作者
刘建华 [1 ,2 ]
丁重扬 [3 ]
机构
[1] 吉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2] 吉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心
[3] 吉林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制度性贫困; 体制性贫困; 贫困和反贫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91.91 [马克思、恩格斯经济思想]; A81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20102 ; 030501 ; 030504 ;
摘要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定,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地承认中国仍然存在着贫困问题。社会主义贫困的一般原因在于现阶段生产力水平的不发达,制度原因在于私有经济较大规模的发展。所以,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就贫困的一般原因而言的消除贫困的对策;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针对贫困的制度原因所提出的对策。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3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 [J].
刘国光 .
经济学动态, 2011, (07) :14-19
[2]   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J].
胡锦涛 .
求是, 2008, (24) :3-16
[3]  
转轨中国.[M].姚洋; 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江泽民[报告];.人民出版社.2002,
[5]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M].江泽民报告;.人民出版社.1997,
[6]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M]..人民出版社.1984,
[7]  
介绍一个合作社.[M].毛泽东著;.人民出版社.1976,
[8]  
论十大关系.[M].毛泽东著;.人民出版社.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