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A法应用于诊断病毒学的进展

被引:15
作者
张礼璧
机构
[1]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
关键词
ELISA; 特异性; 免疫荧光法; 生物素; 萤光抗体法; 荧光分析; 维生素H; 辅酶; 抗原孔; 乙型脑炎; 病毒传染病; 传染病; 病毒病; 酶标记物; 病毒抗原; 病毒学;
D O I
10.13242/j.cnki.bingduxuebao.000406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从1942年报道荧光素标记抗体应用于微生物检测以来,1956年创建了放射免疫法,1966年发展了酶标记抗体细胞染色法,1971年改进了方法,出现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由于ELISA法比免疫荧光法判断客观,不需要荧光显微镜;比放射免疫法试剂稳定,无污染环境的危险;而在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与这两个方法水平相近,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细菌学、免疫学、病毒学、寄生虫学、内分泌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9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巨细胞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建立和应用 [J].
张礼璧 ;
安洪秋 ;
曹桂如 ;
江永珍 ;
周桂珍 .
病毒学报, 1988, (01) :69-72
[2]   应用IgM-ELISA法进行流行性出血热早期诊断 [J].
陈立礼 ;
王宏禧 ;
顾先仕 ;
陈尚智 ;
许凤琴 ;
秦光明 ;
李成明 ;
杨世全 .
病毒学报, 1986, (04) :38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