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浆体的泥石流容重计算

被引:26
作者
陈宁生 [1 ,2 ]
杨成林 [1 ,2 ,3 ]
李欢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4] 四川大学
关键词
泥石流; 浆体; 容重; 上限粒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3 [泥石流];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给出了一种运用于无观测资料的泥石流沟的泥石流容重计算方法。推导的理论公式表明由泥石流的浆体容重和细颗粒含量可以计算泥石流容重,而泥石流浆体的上限粒径决定了浆体容重和细颗粒含量的取值;提出以泥石流沟边壁、岩壁的固体黏结物的最大粒径作为上限粒径,还提出了浆体容重和细颗粒含量的确定方法,其中浆体容重值主要根据浆体的屈服应力一致性得到。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与现在流行的计算方法有较好的吻合。
引用
收藏
页码:168 / 17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基于黏土颗粒含量的泥石流容重计算 [J].
陈宁生 ;
崔鹏 ;
刘中港 ;
韦方强 .
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2003, (S1) :164-174
[2]   细颗粒浆体、泥石流浆体对泥石流运动的作用 [J].
费祥俊 ;
康志成 ;
王裕宜 .
山地研究, 1991, (03) :143-152
[3]   泥石流容重的确定 [J].
韩慕吾 .
水土保持通报, 1985, (01) :48-50
[4]   泥石流体的结构模式和粗颗粒对泥浆体流变特性的影响 [J].
沈寿长 ;
谢慎良 .
泥沙研究, 1983, (03) :12-19
[5]   泥石流容重及其计算 [J].
李培基 ;
梁大兰 .
泥沙研究, 1982, (03) :75-83
[6]  
泥石流运动机理与灾害防治[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费祥俊,舒安平著, 2004
[7]  
泥石流体结构和流变特性[M].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王裕宜等编著, 2001
[8]  
中国泥石流[M]. 商务印书馆 , 唐邦兴主编, 2000
[9]  
云南蒋家沟泥石流观测研究[M]. 科学出版社 , 吴积善等主编, 1990
[10]  
云南小江泥石流综合考察与队治规划研究[M].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 , 杜榕桓等编著,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