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实际线损率定量计算方法

被引:19
作者
高卫东
宋斌
机构
[1]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关键词
线损率; 抄表方式; 负荷波动; 过境电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M744 [电力系统的计算]; TM73 [电力系统的调度、管理、通信];
学科分类号
080802 ;
摘要
针对目前供电企业计算线损率方法过于落后,不能满足降损工作需要这一问题,结合电力系统实际情况,在充分考虑抄表方式、负荷波动、过境电量等影响线损率波动因素的前提下,分别求出低压用户、专变用户、工业大用户的实际售电量,从而得到实际总售电量,再利用传统线损率计算公式求出月度实际线损率。MATLAB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实际计算线损率的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精度。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9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基于灰关联加权的配电网紧凑型节能改造投资规划 [J].
张勇军 ;
石辉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0, 34 (22) :46-50
[2]   线损率波动与影响因素的数学建模及求解 [J].
冯垚 ;
李明浩 ;
莫玫 ;
王同文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10, 22 (05) :116-120
[3]   关于城区供电局统计线损率波动问题的分析 [J].
向永明 ;
彭懿 .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15 (03) :25-28
[4]   输电线可控线损防覆冰无功优化控制方法 [J].
李晓明 ;
杨帆 ;
舒欣 ;
周冬旭 ;
沈青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9, 33 (24) :30-33
[5]   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互联以降低配电网线损率 [J].
王育槐 ;
焦瑾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8, (16) :103-106
[6]   电力网技术线损分析及降损对策 [J].
余卫国 ;
熊幼京 ;
周新风 ;
赵国梁 ;
陈宁 .
电网技术, 2006, (18) :54-57+63
[7]   配电网无功补偿降损效果的评估 [J].
陈海涵 ;
邓昌辉 ;
程启诚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6, (13) :105-107
[8]   电网线损理论计算与分析系统 [J].
张伏生 ;
李燕雷 ;
汪鸿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02, (04) :19-23
[9]   改进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的几点建议 [J].
丁心海 ;
罗毅芳 ;
刘巍 ;
施流忠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1, (13) :57-60
[10]   电网线损理论计算与分析系统的研制 [J].
罗毅芳 ;
刘巍 ;
施流忠 ;
陈国斌 .
中国电力, 1997, (09) :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