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对流层顶温度场演变的气候学特征分析

被引:6
作者
吴涧
杨茜
王卫国
袁敏
樊雯璇
机构
[1] 云南大学大气科学系
关键词
对流层顶; 温度场; EOF方法; 小波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3.6 [高空温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方法对57 a(1948~2004年)NCEP/NCAR全球对流层顶月平均温度场进行分析,并讨论了57 a的主要特征向量空间分布及其对应的时间系数的演变,结果分析表明:第1模态的时空分布特征能够较好地反映对流层顶温度场结构的分布状况,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南北半球的温度场的空间分布结构不太一致,南半球纬向分布较为平稳,而北半球经向和纬向活动都比较强,且有明显的温度槽脊结构;南北半球的极地对流层顶温度结构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南北半球热带对流层的第1模态温度场全年具有整体一致型分布;温度场各个季节的时间系数变化具有明显的多时间尺度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323 / 33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气象统计分析与预报方法.[M].黄嘉佑编著;.气象出版社.2000,
[2]  
多因变量及要素场统计预报.[M].严华生;王学仁编著;.气象出版社.1991,
[3]  
对流层顶气候学.[M].(苏)马霍韦尔(Маховер;З.М.)著;张贵银;廖寿发译;.气象出版社.1988,
[4]   全球对流层顶气压场和温度场的时空演变结构特征 [J].
王卫国 ;
樊雯璇 ;
吴涧 ;
孙绩华 ;
袁敏 ;
杨茜 ;
王颢樾 .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2) :127-135+177
[5]   EOF/PCA诊断气象变量场问题的新探讨 [J].
丁裕国 ;
梁建茵 ;
刘吉峰 .
大气科学, 2005, (02) :307-313
[6]   建国以来中国洪涝灾害成灾面积变化的小波分析 [J].
刘会玉 ;
林振山 ;
张明阳 .
地理科学, 2005, (01) :43-48
[7]   东亚地区平流层、对流层交换对臭氧分布影响的模拟研究 [J].
杨健 ;
吕达仁 .
大气科学, 2004, (04) :579-588+644
[8]   平流层—对流层交换研究进展 [J].
杨健 ;
吕达仁 .
地球科学进展, 2003, (03) :380-385
[9]   广州近百年来气候变化的多时间尺度分析 [J].
纪忠萍 ;
谷德军 ;
谢炯光 .
热带气象学报, 1999, (01) :49-56
[10]   西安市近50年来气候变化多时间尺度分析 [J].
邓自旺 ;
林振山 ;
周晓兰 ;
不详 .
高原气象 , 1997, (01) :8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