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生物学

被引:3
作者
李民乾,要小未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晶体衍射; 生命科学; 常规手段; 纳米尺度; 纳米科学; 电子显微镜; 电镜;
D O I
10.19650/j.cnki.cjsi.1995.s1.005
中图分类号
Q6 [生物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1 ;
摘要
在80年代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是对以往探测生物大分子结构的常规手段──电子显微镜和X光晶体衍射等方法的一次重大突破和发展。STM和AFM能够在近自然条件下,以原子级的分辨率为人类揭示了一个直观可见的原子、分子世界,这是显微观测技术上的一次大飞跃。现在STM/AFM已经发展成不仅是一个观察的手段而且是一种可排布单个原子、分子的工具。由于STM和AFM技术的迅速发展,并在90年代初产生了一门多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相互紧密联系的新的科学技术-纳米科学技术,其主要的领域在于研究和应用0.1到100纳米尺度上的原子、分子现象。纳米科学技术与生命科学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的交叉结合,就形成了一个崭新的生物学研究领域,即纳生物学(Nanobiology)。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7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