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与政策

被引:1
作者
成力为
西宝
机构
[1] 哈尔滨工业大学
关键词
WTO; 农业; 剩余劳动力;
D O I
10.16822/j.cnki.hitskb.2002.02.011
中图分类号
F323.6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是中国加入WTO后经济、社会稳定最基本、最艰难、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加入WTO后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时间、空间和劳动力自身素质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国际竞争中 ,应按比较优势理论 ,开拓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领域 ,实行产业内消化、产业间转移的途径与政府政策 ;在国内按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发展规律 ,保持经济增长 ,推进城市化进程 ,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的途径与政府政策。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农民收入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J].
王萍萍 ;
贝虹 .
统计研究, 2001, (07) :17-23
[2]   我国农民收入增幅减缓的症结: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受阻 [J].
许经勇 .
财经问题研究, 2001, (07) :3-8
[3]   托达罗模型的缺陷及其相反的政策含义——中国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容量扩张的思路 [J].
周天勇 .
经济研究, 2001, (03) :75-82
[4]   论新形势下我国农村劳动力全面就业模式 [J].
刘茂松 .
中国软科学, 2000, (12) :8-12
[5]   21世纪初期我国农村就业及剩余劳动力利用问题研究 [J].
农业部课题组 .
中国农村经济, 2000, (05) :4-16
[6]   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与劳动贡献 [J].
蔡晳 ;
王德文 .
经济研究, 1999, (10) :62-68
[7]  
中国农业演变之探索[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毛育刚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