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及丙烯酯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

被引:20
作者
王朝晖
尹伊伟
陈善文
付翔
颉小勇
段舜山
机构
[1] 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丙烯酸; 丙烯酯; 急性毒性; 棕囊藻; 藻类毒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03.225 [鱼类、水产];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研究了丙烯酸及3种丙烯酸酯类物质对鱼类、藻类及水生甲壳类的毒性,以探讨有毒赤潮藻类棕囊藻所产生的这类物质对海洋生物及海洋环境的影响.方法:使用丙烯酸及丙烯酸酯类物质分别对不同水生生物进行半静止的96h或48h急性毒性试验.结果: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对食蚊鱼(Gambusiaaffinis)96h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15 30、14 56、15 61、19 88mg/L;丙烯酸对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micans)、扁藻(Platymonasellipti ca)、小球藻(Chlorellaminutissima)3种海洋微藻96h生长潜力半抑制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60 34、72 41、50 73mg/L;丙烯酸对丰年虫(Artemiasalina)、网纹氵蚤(Ceriodaphniareticulata)48h半效应质量浓度(EC50)分别为143 50、135 41mg/L.结论:研究得出的丙烯酸对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虽大于赤潮期间海水中丙烯酸的质量浓度,但远小于棕囊藻囊内质量浓度,说明棕囊藻产生的丙烯酸类物质对其他水生生物具有一定毒性,丙烯酸的产生与棕囊藻占据整个海洋生态环境绝对优势及赤潮期间鱼类的大量死亡有一定的相关性.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8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中国赤潮新记录种──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
    陈菊芳
    徐宁
    江天久
    王艳
    王朝晖
    齐雨藻
    [J].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1999, (03) : 124 - 129
  • [2] 一种棕囊藻的形态特征与毒素分析
    何家菀
    施之新
    张银华
    刘永定
    江天久
    尹伊伟
    齐雨藻
    [J]. 海洋与湖沼, 1999, (02) : 172 - 179
  • [3] 常见拟除虫菊酯(原药、商品)及助溶剂对水生生物毒性的比较
    王朝晖
    尹伊伟
    [J].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1997, (01) : 100 - 105
  • [4] Toxin accumulation and feeding behaviour of the planktonic copepod Calanus finmarchicus exposed to the red-tide dinoflagellate Alexandrium excavatum[J] . N. Turriff,J. A. Runge,A. D. Cembella.Marine Biology . 1995 (1)
  • [5] Lipids, and their constituent fatty acids, of Phaeocystis sp. from the Arabian Gulf[J] . R. H. Al-Hasan,A. M. Ali,S. S. Radwan.Marine Biology . 1990 (1)
  • [6] Foodchains,yields,modelsandmanagementoflargemarineecosystems .2 SMAYDAT. WestviewPress .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