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地区麦茬钵苗机插水稻的增产优势及其形成特征

被引:12
作者
周兴根 [1 ]
张洪程 [2 ]
常勇 [1 ]
孙克新 [1 ]
黄忠勤 [1 ]
丁震乾 [1 ]
王波 [1 ]
机构
[1] 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2] 扬州大学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麦茬水稻; 钵苗机插; 产量; 光合物质生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233.71 [水稻生产机械化];
学科分类号
082801 ;
摘要
为探讨钵苗机插技术在淮北稻区的适应性,本研究在淮北地区麦-稻两熟制条件下,以杂交粳稻(2640、1640)和常规粳稻(连粳7号、徐稻3号)为材料,设置钵苗机插、毯苗机插和直播3种种植方式,通过随机区组试验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秧苗素质、光合物质生产、生育期、温光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的产量均表现为钵苗机插>毯苗机插>直播,且三者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而杂交粳稻在钵苗机插条件下的增产优势更为明显。成熟期光合物质生产表现为钵苗机插>毯苗机插>直播,且三者间达到了极显著差异。相比较钵苗机插水稻,毯苗机插水稻和直播水稻各生育期延长,成熟期分别推迟1~2 d和3~5 d;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的全生育期积温和光照时数均表现出钵苗机插>毯苗机插>直播。表明钵苗机插稻向前扩张了生育期,增加了对温光资源的利用,熟期相对较早,更利于高产,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引用
收藏
页码:564 / 57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大規模稲作農家の展開過程に関する研究.2仙北谷康.農業経営研究.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