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坡地不同果园套种模式水土保持效果研究

被引:16
作者
张华明 [1 ,2 ]
王昭艳 [3 ]
杨洁 [1 ]
左长清 [3 ]
谢颂华 [1 ]
喻荣岗 [1 ]
机构
[1] 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2] 江西农业大学
[3]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红壤坡地; 水土保持; 果园; 套种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果树种植是红壤丘陵区坡地利用的主要模式,传统的清耕与粗放经营,导致果园水土流失严重。为探讨坡地综合开发治理的模式与解决的途径,选择适宜的果园套种措施,通过5a的野外定位观测试验,研究了8种不同果园套种模式的水土保持效果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套种模式具有很好的蓄水减沙效应,不同草类套种、不同耕作方式蓄水减沙效益不同;与果园清耕相比,套种草类蓄水减沙效应明显高于套种农作物,套种草类覆盖达80%以上时,其减流减沙效率可达92%以上,横坡耕作套种农作物模式的减流减沙效应比顺坡耕作套种模式高20%以上。
引用
收藏
页码:140 / 14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南方山地果园开发中的水土保持问题 [J].
查轩 ;
黄少燕 ;
不详 .
水土保持研究 , 1999, (02) :3-5
[2]   开展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快速发展地区资源与环境质量问题研究建议 [J].
赵其国 ;
骆永明 .
土壤, 2000, (04) :169-172+187
[3]  
水文测验[M]. 水利电力出版社 , 向治安 主编, 1983
[4]  
森林水文学[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马雪华主编, 1993
[5]   红壤丘陵区农业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J].
庞爱权 .
自然资源, 1997, (04) :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