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A-ANN的苏锡常地裂缝危险性评价

被引:12
作者
朱锦旗 [1 ]
焦珣 [2 ]
于军 [3 ]
武健强 [3 ]
苏小四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
[2]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3]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关键词
地裂缝; 地面沉降; 人工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苏锡常地区;
D O I
10.16030/j.cnki.issn.1000-3665.2008.04.022
中图分类号
P642.2 [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
学科分类号
0814 ;
摘要
文章以苏锡常地区地裂缝危险性评价为例,利用遗传算法(GA)对人工神经网络(ANN)进行改进,先用GA优化BP网络初始权重,再用BP算法修改网络权重,实现不同尺度的同步调整。选择30点的不同地质条件组成样本对所建模型进行训练,评价指标包括:基岩埋深、基岩起伏度、地下水位、地面沉降梯度、含水层导水系数和粘性土层厚度。经过500次GA迭代,得到苏锡常地区地裂缝ANN模型的最佳权重组合,该耦合模型能对全区地裂缝地质条件进行正确分类,精度接近1‰。
引用
收藏
页码:106 / 11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江阴市河塘镇地裂缝灾害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J].
朱锦旗 ;
朱兴贤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98, (04) :16-18
[2]   苏锡常地区地裂缝地质灾害形成机理分析 [J].
于军 ;
王晓梅 ;
苏小四 ;
余勤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4, (02) :236-241
[3]   苏锡常地区地裂缝形成过程 [J].
伍洲云 ;
余勤 ;
张云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3, (01) :67-72
[4]   基于ANN的苏锡常地裂缝预测研究 [J].
朱兴贤 ;
于军 ;
武健强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6, (02) :28-32
[5]  
苏锡常地裂缝[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刘聪,袁晓军,朱锦旗等著, 2004
[6]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地裂缝危险性评价系统 [J].
陈佩佩 ;
武强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1, (03) :44-47
[7]   苏锡常地区地裂缝灾害危险性评价与预测 [J].
伍洲云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4, (01) :28-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