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期次油气成藏与油气藏成因类型——以吐哈盆地为例

被引:7
作者
冯乔
周立发
柳益群
机构
[1] 山东科技大学地球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3]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山东青岛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 
[4] 陕西西安 
关键词
多期次成藏; 地质油气藏; 工业油气藏; 油气藏类型;
D O I
10.16152/j.cnki.xdxbzr.2004.06.020
中图分类号
P618.130.2 [地质构造、油气藏(田)的形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探讨遭受强烈构造变形的叠合盆地中油气成藏规律及其油气藏成因类型。方法 基于油气藏形成包括成熟烃源岩、油气运聚、通道和储层空间等因素,从油气成藏历史分析的角度探讨了油气形成的动力作用过程。结果 根据油气藏保存期间被改造或破坏的强烈程度,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地质油气藏可以演变成为4种基本的工业油气藏,即原生型、残余型、次生型和复合型工业油气藏。结论 对于构造变动强烈、烃源岩层位多、热演化历程复杂的叠合盆地,其油气藏类型复杂,油气勘探的难度增大。
引用
收藏
页码:703 / 70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初探——21世纪油气地质勘探新理论探索
    张厚福
    方朝亮
    [J]. 石油学报, 2002, (04) : 7 - 12+7
  • [2] 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系统概要(上)
    杨甲明
    龚再升
    吴景富
    何大伟
    仝志刚
    吴冲龙
    毛小平
    王燮培
    [J].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2, (02) : 21 - 26
  • [3] 油气成藏动力学及其研究进展
    郝芳
    邹华耀
    姜建群
    [J]. 地学前缘, 2000, (03) : 11 - 21
  • [4] 流体动力系统与油气成藏作用
    康永尚
    王捷
    [J]. 石油学报, 1999, (01) : 38 - 41+4-5
  • [5] 吐哈盆地鲁克沁弧形带油气成藏条件
    涂小仙
    梁浩
    黄卫东
    [J]. 新疆石油地质, 1998, (06) : 20 - 23+87
  • [6] 石油地质学.[M].张厚福等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