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期西安大气颗粒物化学组成及吸湿性能小时变化特征

被引:4
作者
黄耀 [1 ,2 ]
王格慧 [1 ]
韩艳妮 [1 ,2 ]
成春雷 [1 ,2 ]
李建军 [1 ]
任艳芹 [1 ,2 ]
陈玉宝 [1 ]
王佳媛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沙尘颗粒; 总悬浮颗粒物; 无机离子; 气态污染物; 吸湿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于2013年3月9—12日沙尘暴时期,在西安市运用大流量大气采样器进行每小时1次TSP样品采集,对其进行有机碳(OC)、元素碳(EC)、无机离子及吸湿性能分析,同时利用ECOTECH公司EC系列气体监测仪,在线监测NOx、SO2及O3等污染气体,研究沙尘暴期间城市大气颗粒物化学演化特征,探讨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及钠盐等主要无机盐的来源、形成机制及其对颗粒物吸湿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此次沙尘暴期间有两次沙尘峰值过境西安,TSP小时浓度最高分别达到7527μg·m-3和3200μg·m-3,同期SO42-分别为180μg·m-3和38μg·m-3。沙尘暴初入西安时NO3-与NH4+浓度较低,其后,二者以1:1的摩尔比同步渐增,至沙尘过后第48小时(即非沙尘期)达最大值(分别为34μg·m-3和8.7μg·m-3)。整个观测期间,SO42-均与Ca2+、Na+等强线性相关,沙尘期SO42-、Cl-与Na+的相关系数大于0.95,NH4+与NO3-的相关系数沙尘期为0.78。除O3外,CO、NOx、SO2等污染气体的浓度变化趋势均是在沙尘过境后逐渐升高。在沙尘期间Na+离子主要是以NaCl和Na2SO4的形式存在。而在整个观测期,SO42-和Cl-主要以NaCl、Na2SO4和CaSO4的形式存在,其来源是戈壁上的干涸湖泊中的岩盐、芒硝、石膏和钙芒硝等矿物;但NH4+和NO3-主要来源于沙尘颗粒表面的非均相反应,并以NH4NO3的形式存在。由于TSP样品水溶性组分中大部分是无机离子,因此样品水溶性组分显示出了一定的吸湿性,整个观测期其吸湿增长因子变化范围为1.27~1.44。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5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 [1] 春节期间西安城区碳气溶胶污染特征研究[J]. 周变红,张承中,王格慧.环境科学. 2013(02)
  • [2] 天津市大气能见度与颗粒物污染的关系
    边海
    韩素芹
    张裕芬
    冯银厂
    吴建会
    姚青
    [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 (03) : 406 - 410
  • [3] 西安冬春季PM10中碳气溶胶的昼夜变化特征[J]. 李建军,沈振兴,同帜,曹军骥,韩月梅,刘随心,朱崇抒.环境科学. 2009(05)
  • [4] 西安沙尘天气特征及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宁海文
    王式功
    杜继稳
    [J]. 中国沙漠, 2005, (06) : 94 - 98
  • [5] 沙尘天气等对西安市空气污染影响的研究
    王建鹏
    王式功
    孟小绒
    赵燕宁
    林杨
    刘小英
    [J]. 中国沙漠, 2004, (05) : 42 - 48
  • [6] 沙尘暴天气及其研究进展综述
    王炜
    方宗义
    不详
    [J]. 应用气象学报 , 2004, (03) : 366 - 381
  • [7] 北京市能见度下降与颗粒物污染的关系
    宋宇
    唐孝炎
    方晨
    张远航
    胡敏
    曾立民
    李成才
    毛节泰
    MICHAEL BERGIN
    [J]. 环境科学学报, 2003, (04) : 468 - 471
  • [8] 中国沙尘天气的区域特征
    王式功
    王金艳
    周自江
    尚可政
    杨德保
    赵宗锁
    [J]. 地理学报, 2003, (02) : 193 - 200
  • [9] 珠江三角洲地区气溶胶中含碳物质的研究
    刘新民
    邵敏
    曾立民
    张远航
    [J]. 环境科学, 2002, (S1) : 54 - 59
  • [10] 中国芒硝类矿产资源及硫酸钠产业状况
    宣之强
    [J]. 盐湖研究, 1994, (03) : 60 -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