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岭党川地区花岗岩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55
作者
王婧
张宏飞
徐旺春
蔡宏明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西秦岭造山带; 花岗岩; U-Pb锆石定年; Sr-Nd-Pb同位素; 岩石成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西秦岭造山带党川地区的党川花岗岩和石门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党川花岗岩和石门花岗岩的岩浆结晶年龄分别为438±3Ma和220±2Ma.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上,党川花岗岩类似于C-型埃达克质岩石,岩浆产生于增厚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而石门花岗岩类似于普通的地壳深熔型花岗岩.党川花岗岩的ISr=0.70660~0.70929,εNd(t)=-2.24~-4.48;石门花岗岩的ISr=0.70581~0.70804,εNd(t)=-3.73~-4.72.Sr-Nd同位素组成进一步指示它们的岩浆派生于地壳物质.然而,在Pb同位素组成上,党川花岗岩和石门花岗岩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党川花岗岩以相对富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为特征,初始Pb同位素比值为:206Pb/204Pb=18.288~18.484,207Pb/204Pb=15.677~15.693,208Pb/204Pb=38.182~38.283;而石门花岗岩以相对低的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为特征,初始Pb同位素比值为:206Pb/204Pb=17.989~18.189,207Pb/204Pb=15.560~15.567,208Pb/204Pb=37.982~38.000.这表明党川花岗岩和石门花岗岩的岩浆来自于不同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区域分析表明,西秦岭党川地区中古生代和早中生代的岩浆事件、岩石成因机制及岩浆源区均可与东秦岭地区北秦岭构造单元相对比,由此说明西秦岭党川地区是东秦岭地区北秦岭构造单元的西延,并且东秦岭地区早中生代南秦岭块体向北秦岭块体的大陆俯冲作用向西一直延至到西秦岭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474 / 48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2]   西秦岭天水地区李子园群变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裴先治 ;
刘会彬 ;
丁仨平 ;
李佐臣 ;
胡波 ;
孙仁奇 ;
侯育红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6, (02) :193-205
[3]   基底岩系和花岗岩类Pb-Nd同位素组成限制祁连山带的构造属性 [J].
张宏飞 ;
靳兰兰 ;
张利 ;
袁洪林 ;
周炼 ;
张本仁 .
地球科学, 2006, (01) :57-65
[4]   南秦岭勉略带北光头山花岗岩体群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J].
张成立 ;
张国伟 ;
晏云翔 ;
王煜 .
岩石学报, 2005, (03) :711-720
[5]   西秦岭党川地区花岗岩体的“解体”及同位素年龄证据 [J].
李永军 ;
李锁成 ;
杨俊泉 ;
刘静 ;
温志亮 ;
杨忠民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5, (02) :114-120
[6]   西秦岭天水地区关子镇中基性岩浆杂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裴先治 ;
李勇 ;
陆松年 ;
陈志宏 ;
丁仨平 ;
胡波 ;
李佐臣 ;
刘会彬 .
地质通报, 2005, (01) :23-29
[7]   西秦岭天水地区关子镇蛇绿岩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J].
裴先治 ;
丁仨平 ;
胡波 ;
李勇 ;
张国伟 ;
郭军锋 .
地质通报, 2004, (12) :1202-1208
[8]   西秦岭天水地区“李子园群”的解体及其构造环境浅析 [J].
丁仨平 ;
裴先治 ;
李勇 ;
胡波 ;
赵欣 ;
郭俊锋 .
地质通报, 2004, (12) :1209-1214
[9]   中国大陆构造中的西秦岭—松潘大陆构造结 [J].
张国伟 ;
郭安林 ;
姚安平 .
地学前缘, 2004, (03) :23-32
[10]   西秦岭武山杨河—礼县固城地区石炭纪地层的发现及其意义 [J].
裴先治 ;
郭俊锋 ;
李勇 ;
丁仨平 ;
苏春乾 ;
胡波 .
地质通报, 2003, (07) :494-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