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与黔西地区晚古生代煤层中铂族元素赋存状态及来源

被引:14
作者
代世峰
任德贻
张军营
李生盛
张霞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校区,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武汉,,北京校区,,北京校区,
关键词
煤; 铂族元素; 异常值; 背景值; 华北和黔西地区;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3.04.015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运用电离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中国华北和黔西地区晚古生代煤系中54个样品的铂族元素(PGEs)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煤中铂族元素主要是通过岩浆热液活动、低温热液流体、同沉积火山灰、陆源碎屑输入和海水等诸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前3种作用是造成煤中铂族元素异常的主要原因。低含量的铂族元素(正常背景值)主要来源于硅质陆源区,煤中铂族元素的背景值为:Ru=0.005μg/g,Rh=0.014μg/g,Pd=0.181μg/g,Ir=0.001μg/g,Pt=0.037μg/g。煤中铂族元素以Pt-Pd分配模式为特征,并且Pd>Pt,Pd>>Ru、Rh、Ir,其中Pd在煤中的背景值约为地壳平均值的18倍。Pd、Pt与煤灰分呈正相关,表现出它与无机矿物的亲和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39 / 44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贵州西部铂、钯背景值及对找寻铂、钯矿的启示 [J].
赵传冬 .
贵金属地质, 2000, (04) :220-222
[2]  
低温地球化学[M]. 科学出版社 , 涂光炽等 著,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