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华北平原的黄河古水系

被引:14
作者
吴忱
许清海
阳小兰
机构
[1] 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石家庄
关键词
华北平原; 黄河; 古水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1 [古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及水资源调蓄 ,通过物探、钻探及室内分析数据 ,对华北平原埋深 2 0~ 35 m的数条 SW—NE向砂带进行了研究。该砂带具有许多河流相沉积标志 ,从分布格局、重矿物组合、砂带规模、古生物化石和1 4 C测年看 ,该带是末次盛冰期—早全新世形成的黄河古河道带。它切割了末次冰期间冰段棕红色粘土 ,形成了切割谷。谷内堆积了末次盛冰期—早全新世砂砾石 ,后又被中全新世淤泥质粘土掩埋而成为埋藏古河道带。它的存在说明黄河最晚在末次盛冰期就已经打开了三门峡 ,在渤海大陆架也留下了古河道带。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Palaeochannels on the North China Plain: Stage division and palaeoenvironments [J].
Xu, QH ;
Wu, C ;
Zhu, XQ ;
Yang, XL .
GEOMORPHOLOGY, 1996, 18 (01) :15-25
[2]  
黄海埋藏古河道及灾害地质图集.[M].李凡等著;.济南出版社.1998,
[3]  
黄土 黄河 黄河文化.[M].安芷生主编;.黄河水利出版社.1998,
[4]  
华北平原四万来自然环境演变.[M].吴忱 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5]  
华北平原古河道研究.[M].吴忱等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6]  
华北平原古河道研究论文集.[M].吴忱等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7]  
沉积学原理.[M].(美)弗里德曼(Friedman;G.M.);(美)桑德斯(Sanders;J.E.)著;徐怀大;陆伟文译;.科学出版社.1987,
[8]  
沉积岩和沉积相模式及建造.[M].何镜宇;孟祥化主编;.地质出版社.1987,
[9]  
黄河的研究与实践.[M].《人民黄河》编辑部 编辑.水利电力出版社.1986,
[10]  
沉积环境和相.[M].(美)里丁(Reading;H.G.)著;周明鉴译;.科学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