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湖北大阜山岩体几点认识

被引:9
作者
刘源骏
机构
[1] 湖北省地质矿产局
关键词
变基性岩; 榴辉岩; 俯冲带; 混杂岩堆积; 大阜山;
D O I
10.16536/j.cnki.issn.1671-1211.1991.02.006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大阜山金红石矿床以规模大而闻名。但含金红石的岩体究竟是榴辉岩还是基性岩?以及引起岩石、矿物、矿化一系列蚀变的动力究竟自晚期超基性岩的侵入还是大面积区域变质作用?已争论了近三十年。作者在考察了美国西环太平洋板块构造特征,结合开展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研究过程中的体会,再进一步对本矿区进行观察之后,对大阜山超基性—基性杂岩体提出了一些新认识:认为该岩体是基性岩浆岩变质形成而不是榴辉岩。其一系列蚀变的动力来自包括大阜山杂岩体和外围的榴辉岩都属混杂堆积物中的某些大岩块进入俯冲带受到高压作用引起蚀变后再返回地表的结果。作者还提出了上元古界过路湾组属洋壳物质,尚家店组原属海沟相沉积,再向北出现的包括大阜山在内的大大小小超基性—基性杂岩体,榴辉岩体是典型的混杂岩堆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枣阳以北至桐柏山由南向北的一条从洋壳—海沟相沉积—混杂岩堆积—孤前盆地沉积—岛孤的理想板块构造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54+86 +86-91
页数:16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