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稻飞虱卵期天敌控害能力的稻田生态工程技术

被引:16
作者
朱平阳 [1 ]
郑许松 [2 ]
姚晓明 [3 ]
徐红星 [2 ]
张发成 [1 ]
陈桂华 [1 ]
吕仲贤 [2 ]
机构
[1] 浙江省金华市植保站
[2]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
[3] 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
关键词
稻田; 生态工程; 天敌; 寄生蜂; 稻飞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112.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采取包括调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种植显花植物(芝麻)、种植诱虫植物(香根草)、调整水稻生长前期的农药使用策略、"三控"施肥技术等内容的生态工程控害技术措施,探讨其提高稻飞虱卵期天敌控害能力的作用。本研究系统调查了水稻生长期前的常见禾本科杂草上稻飞虱寄生蜂数量以及水稻生长期稻田稻飞虱及其卵期寄生性天敌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和牛筋草(Eleusine indica)是寡索赤眼蜂(Ollgosita spp.)的最适越冬寄主,在冬末春初,生态工程控害区的寡索赤眼蜂数量远高于农民自防区。在水稻种植前期稻田边的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和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是缨小蜂(Anagrus spp.)的适宜寄主,对缨小蜂的种群维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稻田实施生态工程技术能显著提高稻田附近稻飞虱卵寄生蜂的数量,有效降低稻田稻飞虱的种群数量。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2+56 +5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田埂留草控制稻飞虱效果及对捕食性天敌多样性影响 [J].
万年峰 ;
季香云 ;
蒋杰贤 ;
黄开华 .
应用昆虫学报, 2012, 49 (06) :1604-1609
[2]   有机稻田埂植物上节肢动物多样性 [J].
周子杨 ;
黄先才 ;
孟玲 ;
谢桐洲 ;
李保平 .
生态学杂志, 2011, 30 (07) :1347-1353
[3]   苏丹草和香根草作为诱虫植物对稻田二化螟种群的抑制作用评估 [J].
郑许松 ;
徐红星 ;
陈桂华 ;
吴降星 ;
吕仲贤 .
中国生物防治, 2009, 25 (04) :299-303
[4]   稻田周围杂草地生境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优势度及多样性 [J].
李志胜 ;
黄顶成 ;
徐敦明 ;
刘雨芳 ;
侯有明 ;
尤民生 .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2003, (04) :425-429
[5]   稻田生态系统中杂草地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研究 [J].
刘雨芳 ;
汪琼 ;
张古忍 ;
古德祥 ;
陈东 .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3) :72-76
[6]   非稻田生境中稻飞虱卵寄生蜂群落结构研究 [J].
毛润乾 ;
张文庆 ;
张古忍 ;
古德祥 .
昆虫天敌, 2000, (04) :171-176
[7]   非作物生境对农业害虫及其天敌的影响 [J].
俞晓平 ;
胡萃 ;
K.L.Heong .
中国生物防治, 1996, (03) :37-40
[8]   稻田田埂昆虫群落与田埂杂草关系的研究 [J].
庄西卿 .
生态学报, 1989, (01) :35-40
[9]  
提高稻田寄生蜂控制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能力的方法[P]. 吕仲贤;陈桂华;香广伦;郑许松;徐红星;盛仙俏;张发成.中国专利:CN101233817A,2008-08-06
[10]  
Mechanisms for flowering plants to benefit arthropod natural enemies of insect pests: Prospects for enhanced use in agriculture[J] . Zhong‐Xian Lu,Ping‐Yang Zhu,Geoff M. Gurr,Xu‐Song Zheng,Donna M. Y. Read,Kong‐Luen Heong,Ya‐Jun Yang,Hong‐Xing Xu.Insect Science . 201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