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盐碱化羊草草地生物治理的研究

被引:16
作者
郭继勋,马文明,张贵福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国家草地生态工程实验室,吉林省前郭县草原站
关键词
盐碱化草地,生物治理,枯草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6 [草原保护];
学科分类号
0713 ;
摘要
盐碱草地的生物治理包括两种形式:一是人工建立枯草层,改变盐碱土的理化性质,直接种植羊草,恢复植被;二是种植耐盐碱植物,自然积累有机质,逐渐恢复植被。枯草层可改变盐碱土的理化性状,当枯草量达l.5kg·m ̄-2时,与对照区相比,土壤容重由1.71g·cm ̄-3减少到1.10g·cm ̄-3,土壤孔隙度和空气含量分别提高了41.7%和1.7倍,土壤含水量增加31.7%。土壤pH值由10.05下降到8.5,含盐量和电导率分别下降了34.1%和40%,碱化度由64.59%下降到35.75%。种植虎尾草改良盐碱化草地是一种有效的途径,4年后,光碱斑已全部被植被覆盖,群落产量达450g·m ̄-2,羊草在群落中大量出现,约占总产量的45%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当枯草量达1.5kg·m ̄-2时,播种羊草即可在盐碱土壤上存活,4年后,羊草群落的产量可达600g·m ̄-2,基本上恢复到了羊草草地。
引用
收藏
页数:7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