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地理论创新与发展的基本视角和框架

被引:32
作者
王士君 [1 ]
冯章献 [1 ]
刘大平 [2 ]
张紫雯 [1 ]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 吉林省征地事物中心
关键词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系统; 创新与发展; 城市地理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901 [人文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60201 ; 070502 ; 120203 ;
摘要
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理学揭示规律、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面对时代发展、社会转型、技术进步及其带来的城市与区域巨变,中心地理论需要创新发展。首先,突破中心地理论的严苛假设、忽视系统动态性和自然—人文要素综合性的固有缺陷,拓宽其普适性。其次,以动态的和联系的眼光审视中心地系统外部条件、内部要素和组织形式与机制变化,从中发现理论创新的视角。包括人口再分布,城市体系重组,全球产业网络兴起等宏观背景变化的视角;现代交通条件、信息技术发展、技术革新、体制变革等影响要素和机制变化的视角;全球城市网络形成,城市带、群、链迅速聚合,底层中心地重构等中心地系统组织形式新变革的视角;RS、GIS和现代统计手段应用的视角。再次,中心地理论创新与发展有必要从"肢解"阶段进入到整体完善过程,构建创新与发展的基本框架:①以指导实际应用,形成理论和研究范式为创新和发展的目标;②以中心性测度新模型、严苛条件缓和、动态中心地系统、中心地系统畸变模式、中心地扩散域的空间嵌套等为创新和发展的核心内容;③突破自然—人文耦合要素对中心地系统影响机理及模型化表达,现代中心地系统空间图景,动态开放的现代中心地系统建设等重点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256 / 126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西方国家城市内部居住迁移研究综述 [J].
刘望保 ;
闫小培 ;
曹小曙 .
地理科学, 2008, (01) :131-137
[2]   长江三角洲全球城市区空间建构 [J].
张敏 ;
顾朝林 ;
陈璐 ;
张成 ;
汪淳 ;
张晓明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06) :787-792
[4]   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地理基本框架 [J].
王士君 ;
宋飏 .
地理学报, 2006, (06) :574-584
[5]   基于中心地理论对银川市服务功能的解析 [J].
樊杰 ;
许豫东 ;
W.Taubmann .
地理学报, 2005, (02) :248-256
[6]   CAS理论在中心地理论研究中的应用 [J].
张凡 ;
吴晓军 ;
薛惠锋 .
微计算机应用, 2005, (02) :133-138
[7]   中心地体系空间结构的标度定律与分形模型——对Christarller中心地模型的数学抽象与理论推广 [J].
陈彦光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4) :626-634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
许学强 ;
周素红 .
经济地理, 2003, (04) :433-440
[9]   中国地理学发展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 [J].
陆大道 .
地理学报, 2003, (01) :3-8
[10]   从航空运输看中国城市体系的空间网络结构 [J].
周一星 ;
胡智勇 .
地理研究, 2002, (03) :276-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