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砂山的粒度特征及古气候环境意义

被引:10
作者
胡思辉 [1 ]
袁胜元 [1 ]
霍炬 [1 ]
李长安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砂山; 长江中游; 粒度分析; 末次冰期; 古气候环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江西梁家渡剖面的野外考察、系统采样和粒度测试,在与中原邙山黄土研究对比的基础上,分析和讨论了长江中游晚更新世风成砂堆积序列(江西梁家渡剖面)的粒度特征;并结合热释光年龄测试数据,按照安芷生等的粒度年龄模式获得相应的年代时间标尺,根据粒度与古气候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了长江中游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化序列;发现长江中游末次冰期以来至少发生过10次暖湿-干冷的气候旋回,其中还记录了发生在约22.0,29.5 ka BP的2次Heinrich事件。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湖泊沉积物粒度的气候指示意义——以江汉平原江陵剖面为例 [J].
谢远云 ;
王秋良 ;
李长安 ;
殷鸿福 .
地质科技情报, 2004, (04) :41-43
[2]   江西修水地区中元古界双桥山群浊流沉积 [J].
郭建秋 ;
张雄华 ;
章泽军 .
地质科技情报, 2004, (01) :27-32
[3]   长江中游砂山形成的年代及成因研究 [J].
杨超 ;
黄长生 ;
李长安 ;
赵欣 .
地质力学学报, 2003, (02) :176-182
[4]   江西彭泽末次冰期风沙沉积序列的磁学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J].
刘健 ;
朱日祥 ;
葛宗诗 ;
李绍全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8) :626-633
[5]   九江—澎泽一带沙山研究存在问题探讨 [J].
吴艳宏 ;
羊向东 ;
王苏民 ;
吴锡浩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0, (02) :103-106
[6]   郑州邙山桃花峪高分辨率晚更新世黄土地层 [J].
蒋复初 ;
吴锡浩 ;
肖华国 ;
王苏民 ;
薛滨 .
地质力学学报, 1997, (02) :13-19
[7]   最近130ka洛川黄土堆积序列与格陵兰冰芯记录 [J].
安芷生 ;
孙东怀 ;
张小曳 ;
周卫建 ;
S.C.Porter ;
J.Chappell ;
N.J.Shackleton ;
张代洲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4, (24) :2254-2256
[8]   第四纪古長江与沙山地形 [J].
林承坤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59, (02) :93-106
[9]  
沉积岩(物)粒度分析及其应用[M]. 地质出版社 , 成都地质学院陕北队 编,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