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抗组胺药物应用进展
被引:10
作者:
杨森
张学军
机构:
[1]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
[2]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 安徽合肥
[3] 安徽合肥
来源:
关键词:
组胺H1受体阻滞药;
过敏症;
非索非那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977 [影响生长代谢机能药物];
学科分类号:
1007 ;
摘要:
抗组胺药物治疗过敏性疾病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由于第 1代抗组胺药物嗜睡的不良反应而影响了它的临床应用 ,2 0世纪 80年代后生产的第 2代抗组胺药物具有H1受体选择性高、无镇静作用与组胺作用分离等特点 ,称非镇静抗组胺药 (NSA)。但第 2代抗组胺药仍有一些不良反应 ,尤以心脏的毒性作用 ,这与抗组胺药物相互作用、药动学、以及药物的分子结构有关。 1997年新型抗组胺药物———非索非那定 (fexofenadine)问世 ,它是作用快、疗效高、相对安全低毒的抗组胺药。非索非那定的开发 ,为寻找既无中枢镇静作用 ,也无心脏毒性的抗组胺药物开辟了新的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77 / 180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