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收入分配与技术进步——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角

被引:8
作者
杨巨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劳动收入占比; 初次收入分配; 技术进步;
D O I
10.19361/j.er.2012.03.002
中图分类号
F014.4 [国民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1 ;
摘要
生产力概念的深化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非常重要,考察初次收入分配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可行的切入点。在税收收入占比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意味着资本收入占比的上升。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缩小了消费市场规模而抑制技术进步(消费效应),资本收入占比的提高使得企业技术投资面临更少的融资约束而促进技术进步(融资效应),初次收入分配与技术进步之间可能呈现出无关、线性或者倒U型关系,其具体关系要视消费效应和融资效应的相对强弱而定。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中国初次收入分配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倒U型关系,存在一个最有利于技术进步的初次收入分配格局,意味着当前需要同时保护劳动和资本的权利。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劳动者报酬比重下降的“非典型”事实:马克思主义的解读 [J].
齐昊 .
当代经济研究, 2011, (10) :76-82
[2]   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 [J].
单豪杰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 25 (10) :17-31
[3]   中国工业部门要素分配份额决定因素研究 [J].
白重恩 ;
钱震杰 ;
武康平 .
经济研究, 2008, (08) :16-28
[4]   美国消费不足危机理论述评 [J].
杨健生 .
当代经济研究, 2006, (02) :16-20+54+73
[5]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 [J].
郭庆旺 ;
贾俊雪 .
经济研究, 2005, (06) :51-60
[6]   生产力概念的深化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 [J].
林岗 ;
张宇 .
教学与研究, 2003, (09) :5-10
[7]   马克思关于技术创新的一些论述 [J].
关士续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2, (01) :16-18+30
[8]  
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逻辑.[M].赵峰; 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04,
[10]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造性转化.[M].孟捷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