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大别山区生态足迹实证分析──以金寨县为例

被引:4
作者
李传武
曹有挥
曹玉红
机构
[1]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安徽师范大学环境科学学院安徽芜湖,皖西学院城市建设与环境系,安徽六安,江苏南京,安徽芜湖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大别山区; 皖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上,以皖西大别山区金寨县为例,对该地区2002年的经济发展的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寨县2002年的经济发展是可持续的,其中在生态承载力中,林地贡献率最大,其次为草地,分别占77.0%和19.2%;耕地和水域贡献率最低,分别为1.5%和1.3%;在所需的生态足迹中,耕地足迹最大,其次为化石燃料,分别占47.7%和42.0%,草地、建筑用地、水域、林地足迹较小。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及黄山市实证分析 [J].
章锦河 ;
张捷 .
地理学报, 2004, (05) :763-771
[2]   商丘市居民生活消费生态足迹的时间序列分析 [J].
闵庆文 ;
余卫东 ;
成升魁 .
资源科学, 2004, (05) :125-131
[3]  
仙居县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生态足迹分析[J]. 闵庆文,余卫东,成升魁,王秀珍.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3(04)
[4]  
仙居县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生态足迹分析[J]. 闵庆文,余卫东,成升魁,王秀珍.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3 (04)
[5]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山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定量评估——以贵州镇远县为例 [J].
王书华 ;
王忠静 .
山地学报, 2003, (03) :324-330
[6]   生态足迹研究的国内外近期进展 [J].
王书华 ;
毛汉英 ;
王忠静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6) :776-782
[7]   祁连山区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青海省祁连县为例 [J].
陈东景 ;
徐中民 ;
马安青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2, (03) :3-5
[8]   中国1999年的生态足迹分析 [J].
徐中民 ;
陈东景 ;
张志强 ;
程国栋 .
土壤学报, 2002, (03) :441-445
[9]   生态足迹方法:可持续性定量研究的新方法——以张掖地区1995年的生态足迹计算为例 [J].
徐中民 ;
程国栋 ;
张志强 .
生态学报, 2001, (09) :1484-1493
[10]   中国西部12省(区市)的生态足迹 [J].
张志强 ;
徐中民 ;
程国栋 ;
陈东景 .
地理学报, 2001, (05) :598-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