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身份建构中的施动者、结构和实践——一项基于中国参与国际体系的研究

被引:2
作者
赵洋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系
关键词
施动者—结构; 国家身份; 社会建构; 实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0 [外交、国际关系理论]; D8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6 ; 030208 ; 1407 ; 030207 ;
摘要
自从肯尼思.华尔兹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结构现实主义理论以来,结构就成为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主要领域。在华尔兹看来,所谓的国际体系的结构是指物质性结构,它支配了行为体(即国家)的行为。在华尔兹所描述的国际关系图景当中,行为体并没有自我选择的余地,而是依据结构的安排去行事。体系建构主义理论则认为并不仅仅存在着物质结构,还存在着观念结构,而观念塑造了国家的身份和利益。对于体系建构主义而言,国家不仅仅是行为体,而且是施动者,它们具有对自己的身份和利益进行反思并因而塑造自身的行为的能力。本文认为,只有将国际结构看作是由主体间观念所建构的,才能理解其对于国家身份形成的影响。国家身份的形成既受到结构层次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单位层次因素的影响,它是通过这两种因素的互动所塑造的。如果在研究国家身份的形成时仅仅关注施动者或结构某一方面的作用就难免会顾此失彼,因此,需要同时关注这二者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8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论中国双重身份的困境与应对 [J].
李少军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2, (04) :4-20+155
[2]  
当代中国外交[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颜声毅著, 2004
[3]  
They Shoot Dead Horses Don’’’’t They? Locating Agency in the Agent-Structure Problematique. Colin Wight. European Journal . 1999
[4]  
Treating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as Social Environment. Alastair Iain Johnston. Inter 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 2001
[5]   WHATS AT STAKE IN THE AGENT-STRUCTURE DEBATE [J].
DESSLER, D .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1989, 43 (03) :441-473
[6]  
Neo-classical Realism and Theories of Foreign Policy. Gideon Rose. World Politics . 1998
[7]  
Construction within Contradiction. Mo Jihong. China De-velopment Publishing House . 2003
[8]  
The Agent-Structure Problem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Alexander Wendt.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 1987
[9]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F.de Saussure. Gerald Duckworth&Co.Ltzuod . 2011
[10]  
Worlds of Our Remem-bering:the Agent-Structure Problem as the search for Identity. Kuniyuki Nishimura. Cooperation and Con-flict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