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地区前寒武纪沉积岩中发现自生独居石及其意义

被引:17
作者
宋天锐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2] 不详
关键词
独居石; 稀土元素; 生物成矿; 沉积岩; 前寒武纪; 震旦系;
D O I
10.14027/j.cnki.cjxb.1999.s1.001
中图分类号
P534.1 [前寒武纪];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自生的稀土元素矿物一独居石在前寒武纪沉积岩中发现尚属首次。产地是大连地区金县金石滩,地层是震旦系的十三里台组。自生独居石发现于灰绿色绢云母化伊利石泥岩中,泥岩作为铁质浸染的红色叠层石灰岩的夹层也包含有针铁矿的细脉,因为许多独居石聚晶是被包裹在针铁矿细脉中。可以确定蓝细菌的生物矿化作用对于自生独居石和铁质浸染的形成都起了作用。电镜扫描和电子探针的能谱、波谱分析证实:自生独居石为10μm左右的半自形柱状单晶。单晶的柱面和轴面清渐可辨,集合体最大直径50μm左右。经波谱分析自生独居石的化学成份为(%):Ce2O333.28,La2O39.52,Nd2O317.26,P2O330.04,ThO22.73,Pr2O33.12,Sm2O32.01,Gd2O30.59,UO20.19,Fe2O50.34,SiO20.56,CaO0.14,Al2O30.08,TiO20.11,Na2O0.01,总计99.98。因此,自生独居石应属于Ca,La,Nd的独居石变种。自生独居石的发现为利用U,Th-Pb法测定无化石的前寒武纪地层同位素年龄显示了可能性。
引用
收藏
页码:663 / 66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生物有机质成矿作用和成矿背景.[M].叶连俊等著;.海洋出版社.1998,
[2]  
白云鄂博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论证.[M].白鸽等著;.地质出版社.1996,
[3]  
透明矿物显微镜鉴定表.[M].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矿产所 编著.地质出版社.1977,
[4]   山西大同钾镁煌斑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J].
张连昌 ;
卢登蓉 ;
王淑荣 ;
梅厚钧 .
矿物岩石, 1998, (04) :3-5
[5]   辽宁金县寒武纪早期生物矿化迹象 [J].
宋天锐 ;
乔秀夫 .
矿床地质, 1992, (04) :359-366
[6]   辽宁中元古代—中生代泥质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J].
和政军 .
地球化学, 1988, (02) :12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