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村民自治的前提

被引:3
作者
吴素雄
吴思红
机构
[1]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系
[2] 温州市委党校
关键词
村民自治; 社区民主; 政治民主;
D O I
10.16072/j.cnki.1243d.2003.03.015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村民自治是在农村社会经济转型的情况下 ,国家主动导入的治理模式。这种模式在实际的运作中受权力和利益两个基本变量的影响 ,这两个变量是村民自治引入和维持所不可缺少的要素。然而 ,这两个变量也是导致自治模式可能“异化”的最大威胁。要抑制这两个变量的负功能 ,保证村民自治在良性轨道上日渐完善 ,依赖于社区民主和政治民主的生成和成熟度。它们分别是村民自治得以实现的基本前提和根本前提。这两个前提能否实现 ,取决于党能否保证其成员克服其理性经济人偏好并向道德人偏好转变 ,而这一转变的首要条件是实现党内的民主化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政治体制改革为什么会滞后 [J].
李景鹏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2, (03) :7-11
[2]   村庄权力结构的三层分析——兼论选举后村级权力的合法性 [J].
仝志辉 ;
贺雪峰 .
中国社会科学, 2002, (01) :158-167+208
[3]   治理转型与竞争──合作主义 [J].
徐勇 .
开放时代, 2001, (07) :25-33
[4]   论村民自治与农村社会控制 [J].
吴思红 .
中国农村观察, 2000, (06) :72-77
[5]   村民自治、农村民主与中国政治发展 [J].
胡永佳 .
政治学研究, 2000, (02) :29-37
[6]  
文化、权力与国家[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美)杜赞奇(PrasenjitDuara)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