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大气氮素沉降的时空变异

被引:107
作者
张颖 [1 ]
刘学军 [2 ]
张福锁 [2 ]
巨晓棠 [2 ]
邹国元 [3 ]
胡克林 [2 ]
机构
[1]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大气氮素沉降; 湿沉降; 华北平原; 北京地区; 农田生态系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31 [大气监测];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利用量雨器和湿沉降自动收集仪在华北平原9个监测点通过2a的试验,研究了农田生态系统中大气氮素沉降的时空变异。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大气氮素混合沉降的平均值为28.0 kg/(hm2.a),降水中铵态氮和硝态氮量平均分别为3.76 mg/L和1.85 mg/L。不同地区比较,北京大气氮素沉降为32.5 kg/(hm2.a),明显高于山东和河北两省的23.6 kg/(hm2.a)。北京各监测点的大气氮素沉降也存在明显空间变异,东北旺、房山的氮素沉降水平较高,延庆、顺义的氮素沉降水平较低。大气氮素沉降的年内分布不均,60%的沉降集中在降水较丰沛的6~9月份。氮素的输入与降雨量呈乘幂型正相关(r2=0.67),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以铵态氮的沉降为主,铵态氮的沉降量是硝态氮的2.0倍;城市生态系统中以硝态氮的沉降为主,铵态氮的沉降量是硝态氮的0.79倍。在东北旺试验点近两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在等量降雨量条件下湿沉降输入的氮素(18~20.6 kg/hm2)明显低于混合沉降(26.3 kg/hm2),湿沉降的氮素输入仅占后者的73%,而混合沉降中的超量部分主要来自铵态氮,表明干沉降尤其是降尘带入的铵态氮也是华北平原大气氮素沉降的重要来源。
引用
收藏
页码:1633 / 163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密云水库集水区人工油松水源保护林降水化学性质研究 [J].
刘世海 ;
余新晓 ;
于志民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5) :697-700
[2]   陕西关中湿沉降输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氮素 [J].
李世清 ;
李生秀 .
农业环境保护, 1999, (03) :2-6
[3]   北方稻田生态系统养分平衡研究 [J].
罗良国 ;
闻大中 ;
沈善敏 .
应用生态学报, 1999, (03) :46-49
[4]   黄土旱塬降水向土壤输入的氮素 [J].
李生秀 ;
寸待贵 ;
高亚军 ;
贺海香 ;
李世清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3, (S1) :83-92
[5]   黄淮海平原农林生态系统N、P、K营养元素循环——以泡桐-小麦、玉米间作系统为例 [J].
吴刚 ;
冯宗炜 ;
王效科 ;
刘国华 .
应用生态学报, 1993, (02) :141-145
[6]   北京降雨和土壤下渗水中的氮素研究 [J].
孙昭荣 ;
刘秀奇 ;
杨守春 .
土壤肥料, 1993, (02) :8-11
[7]   怀柔山地油松林氮、磷、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研究 [J].
张福珠 ;
梁辉 ;
章慧麟 ;
金秀兰 .
环境科学学报, 1991, (02) :131-141
[8]   我国南亚热带闽、滇地区降雨中养分含量的研究 [J].
刘崇群 ;
曹淑卿 ;
陈国安 .
土壤学报, 1984, (04) :438-442
[9]   金华地区降雨中养分含量的初步研究 [J].
鲁如坤 ;
史陶钧 .
土壤学报, 1979, (01) :81-84
[10]  
J. N. Galloway,F. J. Dentener,D. G. Capone,E. W. Boyer,R. W. Howarth,S. P. Seitzinger,G. P. Asner,C. C. Cleveland,P. A. Green,E. A. Holland,D. M. Karl,A. F. Michaels,J. H. Porter,A. R. Townsend,C. J. V?osmarty.Nitrogen Cycle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J].Biogeochemistry,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