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火烧迹地土壤动物生态地理分析

被引:43
作者
张雪萍 [1 ]
张淑花 [2 ]
李景科 [3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
[2] 绥化学院地理系
[3] 丹东业成贸易有限公司
关键词
土壤动物; 火烧迹地; 区系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4.3 [森林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不同恢复年份森林火烧迹地的土壤动物群落特征明显不同。火烧过后的前1~3年,大型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少,特别是常见类群中的线蚓所占的比例很小,但运动能力较强的蜈蚣、蜘蛛等所占比例较高。火烧3~5年后,土壤中线蚓数量才逐渐增多并趋于稳定。中小型土壤动物中的原尾虫只出现在16年迹地和对比样地中,表明原尾虫确是稳定生境的指示动物。火烧过后,土壤环境中最先侵入的是运动能力较强的大型土壤动物,之后中小型土壤动物才逐渐得到恢复。火烧后6~7年是中小型土壤动物发展的盛期,随后土壤动物种类和数量开始减少并趋于稳定。火烧的强度对土壤动物群落的恢复有一定的影响,轻度火烧影响地区的土壤动物恢复较快,经过6~7年,土壤动物种类和数量能超过未受火烧影响的地区;而中、重度火烧地区,土壤动物恢复到正常水平则需要超过16年的更长的时间。
引用
收藏
页码:327 / 33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长白山次生林演替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的变化 [J].
佟富春 ;
王庆礼 ;
刘兴双 ;
肖以华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9) :1531-1535
[2]   松嫩草原区农牧林复合系统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生态研究 [J].
王海霞 ;
殷秀琴 ;
周道玮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0) :1715-1718
[3]   松嫩草原区不同农业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群落特征 [J].
殷秀琴 ;
王海霞 ;
周道玮 .
生态学报, 2003, (06) :1071-1078
[4]   小兴安岭森林落叶分解与土壤动物的作用 [J].
殷秀琴 ;
仲伟彦 ;
王海霞 ;
陈鹏 .
地理研究, 2002, (06) :689-699
[5]   北京松山四种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结构 [J].
傅必谦 ;
陈卫 ;
董晓晖 ;
邢忠民 ;
高武 .
生态学报, 2002, (02) :215-223
[6]   热带次生林火烧前后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和分布特征的变化 [J].
杨效东 ;
唐勇 ;
唐建纬 .
生态学杂志, 2001, (05) :32-35
[7]   东北森林土壤动物同功能种团及其生态分布 [J].
张雪萍 ;
侯威岭 ;
陈鹏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1, (04) :370-374
[8]   森林土壤生物火烧后恢复情况调查研究 [J].
项凤武 .
吉林林学院学报, 1998, (02) :39-42
[9]   南亚热带森林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J].
廖崇惠 ;
李健雄 ;
黄海涛 .
生态学报, 1997, (05) :99-105
[10]   火生态因子与土壤动物关系的研究 [J].
刘永江,刘新民,乌宁,乾达木尼,陈晓峰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1996, (04) :6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