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沙溪斑岩铜(金)矿床成岩成矿热历史探讨

被引:20
作者
徐文艺
徐兆文
顾连兴
任启江
傅斌
牛翠祎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斑岩铜矿; 成矿热历史; 沙溪; 安徽;
D O I
10.16509/j.georeview.1999.04.005
中图分类号
P618.4 [有色金属];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采用Rb-Sr方法,测定沙溪斑岩铜(金)矿成矿岩体年龄为143.37±5.17 Ma;采用40Ar/39Ar快中子活化定年法,测定沙溪斑岩铜(金)矿成矿年龄为123.6±0.7 Ma,成矿岩体从固结成岩到成矿经历了20 Ma。根据Rb-Sr和K-Ar同位素体系封闭温度的不同,估算出沙溪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热衰减速率平均为20℃/Ma。单一的由成矿小岩体所提供的热能难以维持如此长时间热液成矿活动,矿区晚期的岩浆活动是沙溪斑岩铜矿成矿的重要能量来源,这是斑岩铜矿成矿岩体多属于多阶段侵入的复式岩体的原因。斑岩铜矿成矿系统能量耗散分析显示,斑岩铜矿成矿过程中有效能量耗散效率极低,如果没有巨大的能量来源维持长时间的热液活动,斑岩铜矿难以形成。
引用
收藏
页码:361 / 36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安徽沙溪斑岩铜矿床成矿流体演化及分布规律 [J].
傅斌 ;
任启江 ;
胡文宣 .
矿床地质, 1996, (01) :23-33
[2]   安徽沙溪斑岩铜(金)矿床矿化小岩体的形成条件 [J].
任启江 ;
邱检生 ;
徐兆文 ;
张重泽 ;
方长泉 ;
杨荣勇 .
矿床地质, 1991, (03) :232-242
[3]   化石、矿物和岩石样品的Sm—Nd同位素实验方法研究及其应用 [J].
王银喜 ;
杨杰东 ;
陶仙聪 ;
李惠民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02) :297-308
[4]   应用49-2反应堆进行40Ar/39Ar定年及迁安曹庄群斜长角闪岩年龄谱的地质意义 [J].
王松山 ;
桑海清 ;
胡世玲 ;
裘冀 .
岩石学报, 1985, (03) :35-44
[5]   中条山式斑岩铜矿 [J].
王植 ;
闻广 .
地质学报, 1957, (04) :401-415+540
[6]  
中国东部中生代两大类型斑岩型矿床.[M].吴利仁;李秉伦主编;.科学出版社.1991,
[7]  
中国斑岩铜(钼)矿床.[M].芮宗瑶;黄崇轲;齐国明等 著.地质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