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

被引:6
作者
刘力民
严文伟
机构
[1]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关键词
外周血; GM; MNC; 造血干细胞; 骨髓细胞; 临床应用; CFU; 骨髓移植; 异基因; 定向祖细胞; 血细胞分离机; ANLL; 慢粒; 急变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HSC)移植近两年已开始应用于临床治疗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和一些有骨髓转移的恶性肿瘤,其有可能成为在应用骨髓移植受限时的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法。一、历史回顾 1962年,Goodman等通过用F1杂交小鼠的正常外周血白细胞可使经致死剂量照射的亲代和近亲同系动物的造血功能获得重建,首先发现外周血中存在造血干细胞。继而在犬、狒狒等动物也发现PBHSC。虽然缺乏测定人多能造血于细胞的实验方法及它在外周血中存在的直接证据也未得到,但在1971年以后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Larsky LC,et al. Blood . 1982
[2]  
Korbling M,et al. Blood . 1986
[3]  
Reiffers I,et al. Experimental Hematology . 1986
[4]  
Reiffers J,et al.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 1986
[5]  
Kessinger A,et al. Experimental Hematology . 1986
[6]  
Bell AJ,et al. The Lancet . 1986
[7]  
TO LB: et al. The Lancet . 1986
[8]  
Juttner CA,et al. 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 . 1985
[9]  
Castaigne S,et al. 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 . 1986
[10]  
Tilly H,et al. The Lancet .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