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广州典型灰霾过程个例分析

被引:9
作者
李菲 [1 ]
黄晓莹 [2 ]
张芷言 [1 ]
刘显通 [1 ]
谭浩波 [1 ]
李丽云 [3 ]
邓雪娇 [1 ]
机构
[1] 不详
[2]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3] 不详
[4] 广东省气象台
[5] 广州市番禺区气象局
[6] 不详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
关键词
典型灰霾过程; 天气类型; 细粒子; 广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针对201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的2个典型灰霾个例(3月18~21日,10月13~15日),利用广州番禺大气成分综合观测基地的同期观测资料集,包括:能见度(VIS)、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PM10/PM2.5/PM1)、黑碳浓度(BC)等观测数据,分析过程中的气溶胶物理光学特征;配合过程的天气类型,气象要素和后向气流轨迹等对过程的成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两个典型灰霾过程中,番禺日均能见度低至5.3km,黑碳浓度小时均值最高达19.0μg/m3、PM2.5浓度小时均值最高达163.0μg/m3,细粒子与黑碳粒子污染特征较为明显.两次典型灰霾过程分别受到冷锋前-均压场-冷锋前天气形势和台风外围-准均压场-冷锋前天气类型等不利于污染物输送扩散的气象条件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低能见度的霾天气主要发生在高相对湿度的条件下,并可推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湿季的气溶胶吸湿能力明显高于干季.
引用
收藏
页码:1912 / 191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1981~2010年深圳市不同等级霾天气特征分析 [J].
王明洁 ;
朱小雅 ;
陈申鹏 .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09) :1563-1568
[2]   广州地区灰霾与清洁天气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吴蒙 ;
范绍佳 ;
吴兑 ;
廖碧婷 ;
李海燕 .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 (08) :1409-1415
[3]   近十年中国灰霾天气研究综述 [J].
吴兑 .
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2 (02) :257-269
[4]   广州地区典型清洁与污染过程的大气湍流与物质交换特征 [J].
邓雪娇 ;
李菲 ;
吴兑 ;
谭浩波 ;
邓涛 .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 (09) :1424-1430
[5]   珠江三角洲2001—2008年灰霾天气过程特征分析 [J].
陈欢欢 ;
吴兑 ;
谭浩波 ;
李菲 ;
范绍佳 .
热带气象学报, 2010, 26 (02) :147-155
[6]   细粒子污染形成灰霾天气导致广州地区能见度下降 [J].
吴兑 ;
邓雪娇 ;
毕雪岩 ;
李菲 ;
谭浩波 ;
廖国莲 .
热带气象学报, 2007, (01) :1-6
[7]   深圳地区典型大气污染过程分析 [J].
邓雪娇 ;
黄健 ;
吴兑 ;
毕雪岩 ;
丁伟钰 .
中国环境科学, 2006, (S1) :7-11
[8]  
广州灰霾期间气溶胶物化特性及其对能见度影响的初步研究[D]. 谭吉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7
[9]  
广东省天气预报技术手册[M]. 气象出版社 , 广东省气象局《广东省天气预报技术手册》编写组编,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