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不同黄疸证的肠道菌群分析

被引:11
作者
朱文芳
孙克伟
陈斌
胡莉
王轩
机构
[1]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科
关键词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 黄疸证; 肠道菌群; 血浆内毒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59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506 ;
摘要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不同黄疸证型的肠道菌群特点及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方法对30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患者(分为阳黄组15例,阴阳黄组15例)和10例健康人(健康组)行大便培养,测定肠道菌群:肠球菌、肠杆菌、类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量;以偶氮基质显色法检测外周血的血浆内毒素。结果 (1)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阳黄证与健康组比较肠道菌群变化表现为肠球菌、肠杆菌的显著增多(P<0.05,P<0.01)。(2)阴阳黄证与健康组比较肠道菌群变化表现为肠球菌显著增多(P<0.01),而肠杆菌与健康组比较稍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歧杆菌明显减少(P<0.001),乳酸杆菌亦减少(P<0.05)。(3)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患者与健康组比较,血浆内毒素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P<0.01),并且阴阳黄组血浆内毒素水平较阳黄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阳黄-阴阳黄-阴黄"过程中,随着脾虚症状的加重,需氧菌增多、厌氧菌减少,血浆内毒素水平逐步升高,存在阴黄化机制的病理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28 / 13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中医妇科学.[M].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2]  
母乳喂养咨询培训教程.[M].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妇幼卫生司译;.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